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采用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活性材料和可燃的有机电解液,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中,而面向电动工具的短中期应用及面向电动车的中长期应用,由于储存时间长、容量更高、要求大电流放电且多单体组合,其安全性备受关注。另一方面,电池在仓储、运输、销售及使用过程中的储存过程十分普遍。目前人们对该电池储存性能关注的只是其容量衰减,而储存对安全性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相关的机理也不明确。事实上,新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大大低于储存过的电池。本项目通过研究储存后正、负活性材料微结构(微晶、微应变和堆垛层错)的变化及其对电极表面特性、脱锂嵌锂动力学特性和热行为的影响,揭示锂离子电池储存对其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并提出提高其安全性的途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相关基础理论的认识,对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的研发、生产和使用也具有指导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高温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疲劳裂纹扩展有限元分析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及电池火抑制过程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内界膜的超微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研究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铁和铁蛋白对脂肪储存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基于纯膦酸酯溶剂的锂离子电池用安全性电解液
裂缝与断丝对PCCP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SREBPs精氨酸甲基化对其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