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和情绪因素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机制是目前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最为关心也最具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途径之一是研究道德判断的脑内时程加工特点。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本项目提出人们对道德事件的时程加工分为三个阶段:对道德信息的初步分类,情绪或认知主导的加工,道德判断。情绪卷入程度和道德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严重性以及行为手段的直接性有关。某一道德行为结果的危害性越大,手段越直接,情绪卷入度越高;反之,认知加工参与越多。围绕上述研究假设,本项目提出了一个适合ERP研究的范式,通过三个研究揭示道德判断的时程加工特点。研究一在道德两难情境中,初步探讨道德判断的加工阶段和决定情绪和认知加工参与道德判断的因素;研究二使用无两难冲突的道德事件,进一步探索决定情绪和认知加工在道德判断中发生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探讨不同情绪敏感性个体的道德判断的脑内时程特点,确定情绪在某些道德判断中的决定性。
道德判断的直觉加工机制是目前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项目采用ERP技术通过三个研究从时程加工层面对道德判断的直觉加工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一分别以Go/No-Go范式和内隐任务判断范式,以单侧化准备电位(LRP),P200,N400和LPC这些ERP成分考察道德厌恶和生理厌恶的分离。结果表明:在时程加工机制上,道德厌恶和生理厌恶存在分离,不道德信息在早期ERP成分上就能被快速地识别和加工,大脑对道德违反事件的直觉性加工甚至早于对生理厌恶刺激的加工。研究二采用Odd-ball范式,考察不同类型的道德违反事件的时程加工特点。结果进一步表明,人脑在ERP早期成分上对不同类型的道德违反事件存在一种直觉性加工。研究三考察自我卷入感不同情境之下,道德判断的时程加工特点,结果表明,在自我卷入不同的情境下,大脑在早期成分上对不道德和情绪事件的加工存在不同的模式,原因可能是,在自我卷入感低的情境之下,不道德事件比其他事件对个体的生存威胁更大,而在自我卷入感高的情境之下,和病原体相关的事件比其他事件对个体的生存威胁更大。本项目表明,人们存在一种普遍的道德直觉, 能快速地对道德违反事件作出识别和判断;这种道德直觉和情绪直觉存在分离;大脑能在早期阶段对道德信息进行直觉性地识别加工,甚至早于大脑对生理性情绪信息的加工,这可能是因为,在人类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不道德刺激比其他负性情绪刺激对个体的生存更具威胁。本项目的研究从理论上对于揭示道德判断的机制、道德直觉和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方面,研究结果对于我们理解个体的道德行为、对于公民道德感的培养具有科学参考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道德判断的中介变量研究
人对智能机器行为的道德判断研究
伤害厌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道德判断在早期语义阶段的加工:基于识别电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