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类昆虫两性间的化学通讯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其生化和分子机制是近年动物嗅觉通讯研究的前沿热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信息素结合蛋白(PBP)在两性间的信息感受中起重要作用,近年在多种蛾类昆虫的触角中发现有2种甚至3种不同的PBP。不同PBP的时空表达特征如何,它们在功能上又有什么样的分化?本项目拟以重要农业害虫甜菜夜蛾为对象,在我们前期鉴定出3个不同PBP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原位杂交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比较3种PBP在触角内的时空表达差异,并通过RNAi技术及PBP的体外表达和结合实验等研究3种PBP在功能上的分化。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明确PBP与性信息素组分间的互作机制,以及为开发基于嗅觉感受的新型害虫行为阻断剂或干扰剂,提供科学依据。
蛾类昆虫两性间的化学通讯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其生化和分子机制是近年动物嗅觉通讯研究的前沿热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信息素结合蛋白(PBP)在两性间的信息感受中起重要作用,蛾类昆虫一般含有 3 种不同的 PBP基因。不同 PBP 的时空表达特征如何,它们在功能上又有什么样的分化?本项目以重要农业害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为对象,在前期鉴定出 3 个不同 PBP基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半定量PCR、定量PCR、离体配体结合试验和活体RNAi实验等研究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有:1)在两种夜蛾中,3个PBP基因均只在(或几乎只在)触角中表达,但3个基因表达量在雌雄间的差异明显不同。PBP1在雄性触角中显著高表达,而PBP2和PBP3在雌雄间差异较小。2)3个PBP 对不同性信息素组分均没有明显的选择性,但不同PBP对性信息素组分的结合能力显著不同,PBP1显著高于PBP2和PBP3。3)综合分析认为,PBP1在性信息素感受中起主要作用,PBP2和PBP3起次要作用,且3个PBP对性信息素不同组分均没有明显的识别作用。在对两种夜蛾PBP功能分化研究的同时,为了更全面了解昆虫的嗅觉机制,我们还开展了以下扩展研究:(1)对两种夜蛾的其他嗅觉基因(GOBP、CSP、OR和SNMP)及其功能进行研究;(2)对其他重要代表性昆虫(褐飞虱、大螟和樟巢螟)的PBP等嗅觉基因及其功能进行研究。上述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于明确昆虫的嗅觉机制,以及为开发基于嗅觉感受的新型害虫行为阻断剂或干扰剂,均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甜菜夜蛾触角中性信息素降解酯酶的分子克隆和功能表达
脱饱和酶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分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间性信息素感受的相互影响及其机制
甜菜夜蛾雄性信息素及其分子感受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