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综合形态、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三个层次的研究澄清了中国绒鼠属应分为3个亚属,形态上3个亚属的牙齿齿褶数和形态明显不同;染色体数止在绒鼠亚属中2n=56,绒鼲亚属2n=54,东方绒鼠亚属2n=56,32或28,带型在同一亚属或不同亚属的种中均有程度不等的差异;MtDNA Cytb基因系统树进一步揭示东方绒鼠和绒鼠两亚属是明显的两个分支,除滇绒鼠和昭通绒鼠外,其余5种均达到种级分化水平,并揭示了两亚属7种之 间的亲缘关系。据原始绒鼠化石和现生绒鼠的原始类群均发现和分布于川、黔、滇交界地区,这一可能是绒鼠属的起源中心;现生绒鼠的绝大多数种类(12种中的9种)均在川西、滇北的横断山区分布,这一地区可能是绒鼠属的分化中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实验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脑损伤的神经机制研究
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源性机制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
脑挫裂伤后铁蓄积引起脑损伤的病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创伤性颅脑损伤加速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