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极化码是编码理论的新方向。本项目针对通信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极化现象,首先建立信道极化码有限码长的优化构造理论,然后设计极化编码调制与极化HARQ方案,接着基于压缩感知理论,设计实用化的极化信源编码方案,最后针对多用户编码设计实用化的新型多址接入方案。本项目从信道极化的统一角度出发,基于信道极化编码设计思想对这三类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能够揭示信道极化对通信系统优化的本质,建立基于信道极化的通信系统优化理论框架,对于通信系统的整体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极化码(Polar code)是第一种能够达到信道容量的构造性编码方案,是信道编码理论近年来的重大突破。在极化码高性能译码算法设计、极化编码的HARQ机制设计方面,项目组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极化码的实用化研究。.代表性成果1——首次提出堆栈译码算法(SCS).项目组首次提出极化码堆栈译码(SCS)算法,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EE Electronics Letters,采用堆栈存储机制,有效减少译码路径的重复搜索,极大降低了译码算法复杂度。由于显著的复杂度优势,这篇论文得到编辑部的重视,专门邀请项目组进行封内访谈(Inside View),阐述论文的研究思想。.代表性成果2/3——提出列表译码(SCL)/混合译码(SCH)算法.首次提出了极化码的列表译码(SCL)算法,发表于IEE Electronics Letters,证明SCL译码算法的性能与ML性能接近,极大增强了极化码有限码长的性能。.项目组将SCL与SCS译码算法进行优化组合,提出了混合译码算法(SCH),进一步丰富了极化码的高性能译码方案,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代表性成果4——首次提出CRC辅助SCL/SCS译码算法.首次提出CRC辅助SCL/SCS译码算法,发表于国际重要学术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是极化码性能最佳的译码方案,使得极化码性能明显优于LTE系统Turbo码,为极化码的实用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代表性成果5——提出极化码的高性能凿孔方案与HARQ机制.项目组针对极化码的速率适配需求,提出了比特反序凿孔方案,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ICC2013。该方案构造简单、性能优越,与现有3G/4G标准所采用的Turbo码相比,能够获得0.1~0.7dB的编码增益。项目组将该凿孔方案进一步应用于增量冗余的HARQ机制,发表在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代表性成果6——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极化码综述论文.项目组对极化码的编码和译码进行了深入总结,提出了极化码的统一译码框架,该论文发表在通信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这是该期刊在极化码领域收录的第一篇综述性文章,阐述了极化码编码理论、设计方法与发展方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高维基矩阵下信道极化码设计与译码算法优化研究
多边类型LDPC码在垂直磁记录信道下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面向删除信道的极化码译码算法理论与误码性能研究
极化多天线MIMO系统信道模型、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