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引发代谢性疾病及多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传统观点认为肥胖的发生主要与白色脂肪组织脂质过度沉积有关。最新的研究表明,成人体内亦存在一定量的棕色脂肪,其含量/活性降低可能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而PRDM16则是调控棕色脂肪分化的关键基因。基于文献及预实验结果,本项目拟从临床及细胞两个层面,利用基因过表达及shRNA干扰、免疫共沉淀技术,探讨长寿基因SIRT1可否通过调控PRDM16而促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人内脏白色脂肪基质细胞(ADSC)向棕色脂肪分化;在此基础上,利用高脂饲养与遗传性肥胖小鼠模型,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探讨新型白黎芦醇甲基化衍生物BTM-0512通过SIRT1/PRDM16途径促进棕色脂肪形成,从而抑制肥胖作用。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阐明抗衰老基因SIRT1在能量代谢调节方面的有益作用,并为肥胖相关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药物靶点。
1.参照申请书的内容,为探讨SIRT1基因对内脏白色脂肪基质细胞(ADSC)的分化调控及甲基化白藜芦醇BTM-0512减重机制,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收集病人内脏脂肪组织,检测肥胖病人内脏脂肪中SIRT1等基因表达, 结果显示肥胖病人内脏脂肪组织中SIRT1与PRDM16表达下降;(2)体外培养人内脏脂肪干细胞,转染Sirt1过表达质粒,发现Sirt1可同时抑制内脏脂肪干细胞向白色与棕色脂肪分化;(3)利用高脂饲养的C57BL/6J肥胖小鼠模型,检测附睾、肾周内脏脂肪(内脏白色脂肪),背胛、主动脉旁脂肪(棕色脂肪常见的分布部位)中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棕色脂肪与内脏白色脂肪中Sirt1基因表达下降,而PRDM16总表达无明显变化;(4) 在C57BL/6J肥胖小鼠,观察BTM-0512的减重作用,发现BTM-0512尽管对Lee’s指数的影响与白藜芦醇相当,但降低内脏脂肪及血糖的作用优于白藜芦醇;(5)BTM-0512可显著增加棕色与白色脂肪中Sirt1、PRDM16等基因表达。. 以上部分内容于2013年发表在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杂志(负责人杨芝春为第一作者,标注基金资助)。.2.研究内容拓展:(1)进一步探讨Sirt1对PRDM16的调控机制;(2)初步开展PRDM16在结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肠癌转移可能与PRDM16有关;(3)分别资助一名博士、硕士进行脂肪细胞功能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部分内容2013年发表在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杂志(负责人杨芝春为通讯作者,标注基金资助)。. 总结: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并适时调整、拓展研究思路,已取得一些预期结果。迄今为止,以项目负责人杨芝春为第一/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杂志发表科研论文2篇(标注资助);以项目组成员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1篇,其他1篇(标注资助)。独立指导硕士生3名,协助培养博士1名,硕士1名。杨芝春获“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骨干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称号。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白郡符从脾胃论治外科疾病经验探析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鸡脂肪细胞因子NRG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启动子分析
FSP27调节白色脂肪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OPN促前白色脂肪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CD44-PI3K-AKT-PPARγ依赖机制
棕色脂肪分泌肽BATSP1促白色脂肪棕色化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Gm13133诱导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细胞转分化的作用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