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因里希、美国杜邦、美国国家安全理事会等的研究,80%以上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也不例外。国内一般采用"加强安全检查、责令改正"等"即时"方法解决不安全行为,效率很低,作用短暂;国外主要采用"行为矫正"(Behavior-based Safety)的解决方法,难以适应我国当前安全文化状态和法律体系。本项目通过研究开发可反复应用的员工训练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使员工养成安全习惯,从而减少或消除瓦斯爆炸事故的"可观察"的不安全行为,进而有效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具体研究内容有:通过案例分析识别瓦斯爆炸事故的可观察不安全行为;识别与瓦斯爆炸事故相关的关键工种;将可观察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规定、安全知识、安全条件、评估过程等嵌入到关键工种的作业过程,设计出安全行为训练方法,为实现三维可视化、声-光-电效果并俱的虚拟现实员工行为训练打基础。属于应用基础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为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提供行为控制方法,手段是通过定量化研究瓦斯爆炸事故中的人员不安全动作并基于此研究开发一套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三维动画视频系列和虚拟现实行为训练系统。研究过程:首先,在现有的现代事故致因链基础上对事故分析工具进行完善,得到适用于进行安全事故分析的具有层次性的结构化模型;其次,对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进行研究,依靠当前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规程、标准等对导致瓦斯爆炸的关键工种及其不安全动作进行识别、析取及科学命名,并构建不安全动作数据库。同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各关键工种不安全动作的发生频率,且与事故发生率建立关系;最后,基于当前的培训载体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开发具有良好培训效果的培训载体,并在煤矿企业进行试验和应用。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1)提出“行为安全‘2-4’模型”,建立一套事故分析和预防模式。针对个体层面构建了“瓦斯爆炸事故不安全动作数据库”,开发了《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三维动画视频系列》和《煤矿安全仿真培训系统》;2)出版专著1本;3)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1篇;4)提高了课题组的研究水平,同时培养博士3名,硕士3名;5)召开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6)带动了行为安全的研究发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引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放炮作业行为控制研究
煤矿瓦斯多次爆炸k-ε湍流模型研究
煤矿瓦斯爆炸有毒有害气体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煤矿瓦斯爆炸动力灾害特性及抑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