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地区间异地转移情况与经典的托达罗模型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该模型假定劳动力按先流动后找工作模式转移,实际调查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依靠亲邻相带先找工作后流动模式转移。本项目将劳动力转移过程分解为流动和找工作两个行为,扩展Molho于2001年提出的空间搜寻理论,试图建立在职空间搜寻模型。我们还将中国农村实行的土地承包制、城市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亲邻网络等对寻找工作和流动的影响纳入在职空间搜寻模型,建立中国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模型。我们认为劳动力剩余并不是转移的充分条件,异地转移行为是农民家庭在从事农业、当地从事非农业、先找好工作再流动、先流动再找工作四种模式中最佳选择的结果。即使不存在劳动力剩余,只要异地转移好处大于本地从事农业或非农业收益,依然会转移。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科学控制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植物中蛋白质S-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转移企业地方嵌入的论争与研究动向
~(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甜樱桃PavMYB10.1促进PavRiant表达和花青苷积累
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农村老年人口的劳动力供给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工资的影响研究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市民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