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拉斯曼丘陵出露一套世界罕见的含硅硼镁铝矿、柱晶石、电气石Boralsillite,Werdingite,蓝线石等硼硅酸盐矿物组合的岩石,这些岩石硼元素大规模异常富集,是研究东南极区域地质背景的一个难得的重要窗口。本研究拟以富硼岩系及其围岩的地质古环境指示-岩浆和变质活动的叠加-硼元素的富集作用为主题,通过深入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富硼岩系硼同位素成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结合富硼岩系及与其有关的正片麻岩、混合岩、花岗岩、伟晶岩和镁铁质-超镁铁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探讨该区硼富集的地质背景、硼的来源、形成机制、硼的聚集作用,完善富硼岩系成岩和富硼过程的精确年龄谱, 揭示不同时代岩浆活动、变质活动与硼元素异常富集之间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拉斯曼丘陵硼大规模异常富集的地质条件和过程,为硼富集的成因提供确凿的地质地球化学依据。这对认识东南极乃至冈瓦纳古陆地质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南极拉斯曼丘陵出露一套世界罕见的含硅硼镁铝矿、柱晶石、电气石等硼硅酸盐矿物组合的岩石,这些岩石硼元素大规模异常富集。富硼岩系呈层状和透镜体等形状产出,富硼岩系的含硼矿物组合为:硅硼镁铝矿-柱晶石-堇青石-夕线石-石英,蠕虫状结构的电气石-石英,柱晶石-堇青石-钾长石脉体,硅硼镁铝矿-电气石-石英,柱晶石-电气石-钾长石-石英,柱晶石-堇青石组合等,反映了硼组分在麻粒岩相和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矿物组合的变化。富硼岩系的原岩为变沉积岩,其锆石核代表的原岩年龄范围为约1000-1641 Ma和2441-3091 Ma,沉积年龄约为1000-1100 Ma,两组的锆石增生边代表的高级变质事件为约519-550 Ma,揭示B大规模流体富集作用的时代为泛非期。该区泥质麻粒岩峰期矿物组合(M1)为石榴石+ 堇青石+ 斜方辉石+ 钾长石,被堇青石M2反应边叠加,峰期石榴石变斑晶发育堇青石+斜方辉石后成合晶反应边(M3)。利用Thermocal程序在KFMASH模式体系对该泥质麻粒岩进行的定量模拟表明,在P-T为~0.6-0.8 GPa和~840-880 ℃,其峰期组合是由反应石榴石+黑云母=堇青石+斜方辉石+钾长石+熔体形成的,随后峰后近等压冷却。而含硼泥质麻粒岩平均P-T计算峰期M1变质P-T条件为~0.9 GPa和~900 ℃,叠加的M2组合减压冷却的过程,其变质P-T条件为~0.7GPa和800~850 ℃。M3 P-T条件~0.4-0.5 GPa和700~750 ℃。结合年代学资料,认为该区泥质麻粒岩的峰期M1矿物组合反映晚元古代(~1000Ma)格林维尔期挤压D1构造事件,伴随强烈的岩浆作用。而叠加的M2组合与M3结构则形成于早古生代泛非期(~530Ma)D2~D3高级扭压剪切构造期间。M2与M3与重要的陆内活化有关。电气石的硼同位素δB‰为-12,柱晶石硼同位素δB‰为-17,硅硼镁铝矿同位素δB‰为-30,平均硼同位素δB‰硅硼镁铝矿<柱晶石<电气石,硅硼镁铝矿δB‰ 比较电气石和柱晶石较轻。深熔伟晶岩的电气石硼同位素δB‰为-12,与母岩电气石的δB‰比较几乎无差别,显示熔体的熔融作用和结晶作用无分馏作用。富硼岩石的源岩很少被变质作用改变。电气石石英岩可能是变质前热液硼交代的产物。石英岩电气石的B同位素δB‰ (-12)制约了其变质前的流体,其源岩可能是非海相蒸发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区富含挥发分矿物的形成机制
南极拉斯曼丘陵深熔过程的研究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变质岩构造背景的地球化学制约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冰缘湖泊沉积的生态环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