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为种间杂交,其杂交种对支原体肺炎的抗性减弱并造成在生长发育早期大量死亡,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PI)基因为抗病育种候选基因之一,在机体的天然免疫防御和抗病的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新疆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种为研究对象,以支原体肺炎为疾病模型,从羊的BPI基因入手,通过人工授精、RT-PCR、real-time PCR、基因测序、电镜观察、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人工感染等研究手段,旨在克隆以上不同品种羊的BPI基因,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检测BPI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品种羊BPI的功能,分析和验证该基因在抗支原体感染中起到的作用。以期从基因序列、基因表达、蛋白功能、实际抗病等多个角度去揭示BPI在杂交种疾病抗性减弱而死亡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为抗病选育提供有效依据。
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为种间杂交,其杂交后代羔羊易感MO并造成大量死亡,本项目以BPI基因为研究对象,针对杂交后代易感MO设计了相关实验内容,旨在揭示BPI在杂交后代羊疾病抗性减弱而死亡中所起到的作用,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利用RACE技术对上述三种羊的BPI基因cDNA全长序列进行了扩增及序列分析,证实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及其杂交后代羊的BPI 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1929 bp、1922bp和1939bp,其中ORF均为1452bp,共编码483个氨基酸,杂交后代羊与巴什拜羊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76%,发现有12处碱基位点发生变异,直接导致6处氨基酸的改变。.2.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克隆三种的BPI基因的N-端活性片段,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43kD融合蛋白,使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3.重组BPI蛋白体外功能研究证实,三种羊的重组BPI蛋白均能显著地抑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盘羊、巴什拜羊的重组BPI蛋白对MO可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杂交羊的无明显抑制效果。三种羊的重组BPI蛋白均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凋亡。体外培养的粒细胞受到MO感染后,巴什拜羊的粒细胞表达BPImRNA水平显著高于杂交后代羊的水平,说明父母代羊的粒细胞在感染MO时可能表达更多的BPI蛋白。.4.重组BPI蛋白的治疗及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重组BPI蛋白治疗组羔羊没有死亡,而杂交后代对照组死亡率33%;说明重组BPI蛋白对MO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杂交后代羊人工感染MO,经重组BPI蛋白治疗后,血清IL-1β浓度显著下降,IL-4的血清浓度显著升高,IL-6的血清浓度显著降低,IL-8的血清浓度显著降低,IL-10的血清浓度显著升高,IFN-γ的血清浓度显著升高,TNF-α的血清浓度显著降低。说明重组BPI蛋白具有一定免疫调节功能,揭示了重组BPI蛋白治疗MO感染的免疫学抗病机理。感染MO后,杂交后代羊表达BPI的水平较低,注射重组BPI蛋白能促进杂交后代羊BPI的表达。.以上研究成果提示:杂交后代羊易感MO而死亡可能与杂交后代羊体内的BPI基因序列发生了改变,导致其功能发生变化存在关联,并与其BPI表达量减少和相关细胞因子有关。课题组至2015年12月止,共发表论文8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达到了预期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盘羊及其杂交羊SPLUNC1特性研究及抗肺炎支原体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基于转录组学的巴什拜羊及其与盘羊杂交后代尾脂性状差异的分子基础
盘羊与绵羊杂交后代55条染色体分离规律及机制初探
类泛素ISG15在盘羊、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种的疾病抗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