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沙鵖在两种不同生境下的繁殖策略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50186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李少斌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长江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伟,罗鸣钟,高立琼,李国攀,黄露
关键词:
生活史策略领域行为性比调控繁殖策略配偶外交配
结项摘要

Breeding strategy of high-altitude species is a study hotspot by the behavioral and evolutionary ecologists, because it could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understanding their adaptative and evolutionary mechanism. However, a number of the systematic mechanisms are still unclear. Tibet Plateau is harsh in environment: cold temperature and poor vegetation, which could facilitate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s between species and environment. This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in this area. We choose Isabelline Wheatears (Oenanthe isabellina) as model species to study their adaptive breeding strategy to the Tibetan Plateau. Two study sites with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would be selected (meadow vs. gobi desert), which is at similar latitudes and altitudes to control their potential side effects.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provide detail breeding biology of this species, their strategy of sex-ratio manipulation and the extra-pair copulation patterns of two populations from distinctive habitat types. We would reveal how the avian breeding strategies varied and adapted to their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is study would fulfill the theory of breeding strategy of high-altitude species.

繁殖策略一直是行为与进化生态学的热点问题,它是理解物种适应与进化的关键切入点。然而,许多基础的理论规律依然不明确。青藏高原环境恶劣,植被简单、稀少,有助于探讨繁殖策略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本项目以高海拔环境为研究背景,以沙鵖(Oenanthe isabellina)为研究物种,在同一纬度和海拔效应下,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境类型(草原 VS 戈壁荒漠),探讨高海拔鸟类繁殖策略的变异规律与适应机制。本项目围绕沙鵖的基础繁殖参数、性比调控策略和婚外交配策略等三个方面,针对不同生境类型中的繁殖个体展开研究。本课题将提供两种不同生境种群的繁殖生活史资料;揭示不同生境下沙鵖繁殖策略的变化模式;阐明高原鸟类在极端环境下的进化与适应机制。研究结果将丰富和发展高原鸟类繁殖策略的理论体系。

项目摘要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沙鵖(Oenanthe isabellina)为研究物种,选择相同纬度条件下两种不同的繁殖生境(草原和戈壁滩),围绕沙鵖的繁殖特征参数,性比分配策略和婚外父权模式个方面,探讨高海拔鸟类的繁殖策略的生境变异规律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相对于德令哈的戈壁滩种群,天峻草原的沙鵖种群,繁殖时间更晚,窝卵数更多,卵体积更大,双亲递食率更高,但在窝卵数、孵卵期、育雏期和巢繁殖成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两种生境种群的三年完整数据表明(天峻66巢共304幼鸟;德令哈34巢共154幼鸟),种群性比没有均偏离平衡,每年及所有年份汇总后的性比数据依然没有偏倚(χ2<1.13,P>2.9)。针对窝内的水平,t检验表明所有窝的平均性比也没有偏倚(三年汇总数据:t65=0.51,P=0.62;每年数据:t<1.17,P>0.26)。所有窝的平均性比也不存在年间差异(F2,63=5.44,P=0.58)。两种不同生境间的性比对比表明种群间没有明显的性比差异。为检验鸟类性比调控的相关假说,以单个巢的雏鸟性比为研究单位,对天峻和德令哈数据分别进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GLMMs)。因变量为窝性比,自变量包括窝雏数、繁殖起始时间、雄鸟质量指数、雌鸟质量指数、领域质量、配偶警惕强度、年份等变量纳入模型,无论是全模型还是最小适合模型均表明:后代性比与这些响应变量及有生物学意义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关系(|Z|<1.41,P>0.158)。在天峻种群中将放牧强度引入潜在变量时,放牧强度变成了唯一的显著影响因子,中等放牧强度导致性比偏高。.分子数据表明高原沙鵖的婚外后代的比例远低于鸟类的平均水平。对于天峻种群,只有4.55%的巢存在婚外后代,其中1.97%雏鸟属于婚外后代;对于的德令哈种群,只有5.88%的巢存在婚外后代,其中3.25%雏鸟属于婚外所生后代。在两个不同生境的种群中,无论遗传多配制巢的比例还是婚外后代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多配制比例:χ2=0.08,P=0.77;婚外后代比例:χ2 =0.71,P=0.40)。沙鵖遗传多配制比例和婚外后代比例均远低于鸟类平均水平((χ2>6.171,P<0.013)。GLMMs分析没有发现显著影响遗传交配系统或婚外后代比例的潜在影响因素,较强的领域性及严酷环境限制了婚外交配的发生。本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高原鸟类繁殖策略的理论体系。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不同繁殖策略的植物对生境丧失与破碎化的响应

批准号:3186012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应智霞
学科分类:C0304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植物在不同湿地环境条件下的繁殖策略及其响应机制

批准号:3147044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唐占辉
学科分类:C0309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两种生境下濒危植物五唇兰的无性与有性繁殖对策及幼苗更新能力的差异

批准号:3166022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杨福孙
学科分类:C1612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游击型克隆植物对异质性生境的繁殖适应策略

批准号:3106006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肖宜安
学科分类:C0304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