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横断山区登革热流行特征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60327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周红宁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郭晓芳,王丕玉,朱燕,毛祥华,曾旭灿,龚道方
关键词:
埃及伊蚊云南登革热流行特征横断山区
结项摘要

我国西南部横断山区不仅是我国多种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地带,也是登革热疾病媒介理想的繁衍地。本项目在云南横断山区开展当地健康居民登革病毒抗体水平,弄清登革热在这些地区的实际流行水平;通过开展埃及伊蚊分布调查、种群密度及其带毒率研究并与现已知的白纹伊蚊进行生态习性及其带毒率的比较,判定出这两种伊蚊媒介在我省登革热疾病传播中的作用地位;同时,对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体内和病人急性期登革热血清进行病毒分离研究,弄清云南省登革病毒类型。通过该项目的开展,可以填补以往在云南甚至我国该疾病的一些研究内容空白,解决长期以来云南是否已经成为该疾病的疫源地、外来伊蚊种埃及伊蚊在云南蚊虫传播传染病的作用等问题;同时,也能丰富我国新发蚊虫传播传染病控制研究领域的内容,并对云南多种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媒介蚊虫的控制与研究、西部经济的开发及边疆贫困山区多民族的健康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1.研究背景 我国西南部横断山区不仅是我国多种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地带,也是登革热疾病媒介理想的繁衍地。近年来,云南省登革热输入病例趋势不断严重,未开展过云南登革热流行特征的调查和研究。.2.主要研究方向 在云南横断山区开展登革热当地健康居民抗体水平、埃及伊蚊分布、种群密度及其带毒率、登革病毒类型等研究,评价出该疾病在我省的实际流行状况和预测它们的流行趋势。.3.主要研究内容 云南横断山区当地健康人群登革热病毒抗体水平调查,登革热病毒感染急性期血清调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重要生态习性观察及其带毒率调查和登革热病毒分离及其序列测定。.4.重要结果 3年的研究发现,白纹伊蚊属于云南横断山区居民附近主要优势蚊种,埃及伊蚊分布在瑞丽、陇川、芒市、勐腊、景洪;白纹伊蚊全天具有叮人活动,其中14:00-15:00和17:00-18:00为该蚊的活动高峰,季节消长高峰出现在8月(31.5/人工小时);埃及伊蚊5-11月均有较高的密度,其中6月(20.75/人工小时)为该蚊的密度高峰。对边境地区13个县2547份血清检测,登革热IgG抗体阳性195份,阳性率为7.66%,其中,耿马、瑞丽市、勐腊县、勐海和腾冲IgG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7.82%、17.50%、11.50%、10.50%和7.94%;对非边境地区5个县1060份血清检测,血清阳性份数53份,占阳性率5.00%,边境县和非边境县的登革热IgG 抗体水平存在明显差异(χ2=8.25,p<0.05)。共开展疑似登革热病例849例,登革热阳性率为3.87%;对应境外地区共检测1043例疑似登革热病例,登革热阳性6.62%。从急性期登革热病例血清中,共分离到6株登革热病毒,其中4株为登革热1型,1株为登革热2型,1株登革3型,该6株病毒病例均来自老挝边境地区。.5.主要成果 基本弄清了云南横断山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和重要生态习性特征;揭示了边境地区人群登革病毒感染率高,非边境地区较低,境外登革热流行严重的特点;弄清了云南横断山区登革热输入病例病毒基因型(DEN-1,2,3);共发表论文6篇,出版著作1部,培养了4名硕士研究生。.6.主要科学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为制定出有效的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2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3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1.002
发表时间:2019
4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5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20.0744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云南横断山区蚤类区系的研究

批准号:39660010
批准年份:1996
负责人:龚正达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云南横断山区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批准号:8136041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杜春红
学科分类:H3013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土壤剖面特征的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研究

批准号:41001167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辜世贤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云南横断山区农田鼠蚤生物多样性宏域空间分布格局与鼠疫关系的研究

批准号:30860250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龚正达
学科分类:H2205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