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丰古猿自1975年发现以来,以其丰富的化石材料、地质时代背景和地域特点在古人类学界引人注目,对研究早期人类起源和大型类人猿演化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重点研究禄丰古猿的牙齿化石,在宏观形态研究基础上,运用组织学、扫描电镜、CT扫描三维复原等技术,获取更全面系统的关于禄丰古猿牙齿生长发育规律、牙齿形态及内部结构特征的原始数据信息,并与现代人、现代大型类人猿及相关古猿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阐释禄丰古猿的个体生长发育特点及其系统分类演化意义,为论证类人猿及早期人类进化过程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
禄丰古猿发现于我国云南地区,时代为中新世晚期,是探索亚洲地区早期人类与大型类人猿起源演化及其环境背景的重要化石依据。本项目基于禄丰古猿牙齿的系统研究,并与相关的现生类人猿、化石类人猿、现代人和早期人科成员的综合比较研究,内容包括牙齿形态学及变异性、牙齿生长发育的微观结构观察(包括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牙组织切片显微观察)、牙齿微CT扫描三维重建与釉质厚度及其功能适应性分析、牙齿釉质稳定性碳同位素分析及食性和栖息环境分析,取得了一系列论文成果,达到项目计划的预期目标。. 禄丰古猿牙齿在大小尺寸上具有极大的性别差异和变异范围,在形态上只有犬齿表现出极大的性别差异,其它牙齿类型的形态结构基本一致。从犬齿的形态看,禄丰古猿牙齿与猿类更接近,而显著不同于人类。 通过对牙齿表面生长线的扫描电镜观察、牙齿切片内部生长线的观察研究,发现禄丰古猿的牙齿芮氏线生长周期较长,多为9天,与华南化石猩猩的芮氏生长线周期相当,但比步氏巨猿要短,较时代相近的欧洲森林古猿、时代更早的非洲原康修而猿、以及时代更晚某些南方古猿类型的的芮氏线周期长;禄丰古猿各类牙齿的牙冠形成时间均比较长,犬齿明显长于人类,其它牙齿与人类接近。牙齿生长发育特点体现了禄丰古猿是一个生长期较长、慢速发育繁殖的大型类人猿,与现生大猿相当,与非洲中新世早期的古猿有显著差异,体现了牙齿生长发育的进步性特征。. 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了禄丰古猿的牙齿釉质厚度特点,发现其釉质厚度属于较厚类型,与现生猩猩相近,明显厚于现生非洲大猿,表明禄丰古猿牙齿具有较厚的釉质层,对于晚中新世气候环境变化下的栖息环境及食物资源变化有一定适应性。并联系华南更新世大型猿类的化石记录及稳定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自晚中新世以来具有大型类人猿的栖息生态环境,即亚热带森林环境,有可能是亚洲早期人类及大型类人猿演化繁衍的一个中心区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禄丰古猿行动方式及系统发育分析
云南新第三纪古猿牙齿的微观结构研究
广西化石猩猩牙齿釉质微结构与生长发育研究
中国化石孢子花粉的系统研究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