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丛枝病是我国重要的植物病害,由于病原植原体不能离体培养,制约着其研究的深入。分子生物学技术促进了植原体研究的加速发展。现已有两个植原体基因组全序列被测定,但涉及植原体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却刚起步,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尚未被鉴定,致病机制不明确。本实验室在成功利用组培方式长期保存和大量繁殖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开展泡桐与植原体互作研究、病菌染色质和质粒DNA序列测定取得重要进展和积累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筛选和分析可能与植原体致病相关的基因,构建泡桐全长cDNA文库,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与植原体编码蛋白互作的分子,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和免疫共沉淀方法进行体内互作验证,通过构建目标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验证,从而为阐明植原体这类无细胞壁、基因退化、引致植物丛枝和花变态等特有症状的的简单原核生物的致病分子机制和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泡桐丛枝植原体质粒蛋白p23及寄主互作蛋白功能研究
胸苷酸激酶对泡桐丛枝植原体增殖致病的调控作用研究
泡桐丛枝病植原体染色质及其染色质外DNA及变异分析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核酸的分子克隆及杂交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