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具有潜在有益作用和受广大大众接受的药物。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提示异黄酮对去势大鼠的骨保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低剂量时作用更明显,并与ERs表达升高,PPARγ降低有相关性,这提示ERs/PPARγ交叉对话调节异黄酮对骨形成的量效作用。但是这个过程中哪些因子发挥调节作用需要深入研究。.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以MC3T3-E1和hFOB细胞系为模板,深入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豆苷原对骨形成的量效作用,并通过RNA干扰、受体拮抗剂、质粒转染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等技术研究其中ERs和PPARγ介导的作用机制,以及核受体共调节蛋白(SRC-1、NCoR、SMRT)在大豆苷原对骨形成与ERs/PPARγ交叉对话动态平衡之间所发挥的调节作用,阐述植物雌激素对骨形成量效作用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推进植物雌激素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雌激素相关受体alpha调控脂肪因子介导脂肪-骨组织间对话的机制研究
补肾法对骨形成和骨吸收雌激素相关受体alpha作用机制探讨
异黄酮通过ERs抑制NFκB活性从而促进骨形成的分子机制
TGF-β1/Smad与ERS的交叉对话在HSC活化中的作用及柔木丹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