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秋冬型恙虫病新疫区不断形成,流行范围不断扩大,流行强度不断增加。本研究拟应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及生态学方法与技术,比较、分析两类疫区,即老疫区、新疫区与恙虫病流行相关的因素。比较、分析的内容包括:(1)两类疫区宿主、媒介、病人恙虫病东方体的基因型与同源性;(2)两类疫区宿主、媒介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及区系;(3)两类疫区该病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两类疫区该病的自然疫源地特点。研究结果可阐明秋冬型恙虫病新疫区形成的流行病学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秋冬型恙虫病扩散迅速,流行强度不断增加。本课题应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新、老两类疫区与恙虫病流行相关的诸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探讨秋冬型恙虫病新疫区的形成机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 新疫区恙虫病东方体(Ot)基因型别多样,主要流行株为Kawasaki型。首次发现小家鼠存在SDMus和类Fuji型Ot自然感染,首次发现须纤恙螨存在类Shimokoshi型Ot自然感染。新疫区宿主、媒介及病人间Ot基因同源性为69.8%-100%。老疫区宿主、媒介中Ot基因型别较单一。首次发现Sdu-2与Kawasaki型Ot合并感染的病例。.2. 共捕获小兽类1906只。新疫区恙虫病主要的动物宿主为褐家鼠和小家鼠,老疫区的主要动物宿主为褐家鼠和黑线仓鼠。在新疫区检获的媒介恙螨包括居中纤恙螨、须纤恙螨、小盾纤恙螨、泰山纤恙螨、临淮岗纤恙螨、太平洋无前恙螨和巨螯齿恙螨,其中须纤恙螨和居中纤恙螨为秋冬季节的优势螨种。在老疫区检获的恙螨包括泰山纤恙螨、须纤恙螨、小盾纤恙螨、居中纤恙螨、宽板纤恙螨、八毛背展恙螨和太平洋无前恙螨,其中须纤恙螨和小盾纤恙螨为秋冬季节的优势螨种。首次发现泰山纤恙螨和居中纤恙螨存在Ot自然感染。.3. 对1720例恙虫病病例的分析表明,秋冬型恙虫病流行季节主要在9月到11月份,春季亦有少量病例发生。两类疫区恙虫病病人的年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空间流行病学分析发现以泰安新泰(新疫区)为中心和以日照东港(老疫区)为中心的两处恙虫病聚集区,地形分别为内陆低山丘陵型和沿海丘陵型。景观流行病学分析显示,恙虫病分布与地貌、植被、温度、降水、海拔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关。.4. 两类疫区恙虫病临床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能与Ot基因型别的地域分布特征和人群免疫水平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疫区恙虫病发病危险因素的无明显差异。.研究发现,新、老疫区动物宿主构成、媒介构成、Ot优势型别特征相似,新疫区Ot基因型呈显著多样性,两类疫区临床和流行特征存在差异,可能与Ot基因型别的分布特点及人群免疫水平有关。人类社会活动、地理景观特征、宿主媒介的分布、Ot基因变异及其对宿主和媒介的低选择性可能是恙虫病疫源地扩散的重要原因。发现的新疫区Ot基因型呈多样性特点,为该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恙虫病新疫区Ot在病人、鼠、恙螨间的贮存与转换方式研究
新疆泡型包虫病主要疫区病原生态学研究
恙螨体内恙虫病立克次体动态与流行病学规律的研究
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变异株病原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