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处置(IPo)是与缺血预处置(IPC)相似的心脏保护方法。由于其在缺血后实施,较之IPC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多数学者认为IPo的保护机制与IPC相似。但由于IPo引起保护在缺血后,而IPC所涉及的保护途径可被缺血所抑制,IPC的保护机制很难解释为什么在缺血期这些内源性保护机制被抑制后,再灌注时IPo还能将它们再次调动起来。在我室前期工作发现IPo动物心脏CYP2J3 mRNA表达明显高于单纯缺血/再灌组和缺血预处置组基础上,本项目拟采用CYP2J3基因转染或CYP450抑制剂方法改变内源性CYP2J3/EETs系统,观察缺血后处置对心脏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将其作用及信号转导途径与缺血预处置进行比较,以期证明内源性EETs改变是介导IPo拮抗心脏再灌注损伤与IPC不同的、相对独特的内源性保护途径;并论证EETs介导IPo保护作用是否与维持线粒体功能、影响心肌凋亡等机制有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介导巨噬细胞参与COPD炎症消退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在肺泡II型上皮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抗血栓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