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反射路径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7150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3.00
负责人:王新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梁磊,吕碧涛,高霄飞,张颖,王占超,于仲望,白万山,林秋水
关键词:
后纵韧带交感神经发病机制交感症状颈椎
结项摘要

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常见病。现有椎动脉机械压迫和直接刺激学说均不能满意解释临床现象。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涉及椎动脉的常规颈前路减压术常能缓解部分患者的交感神经症状。从而大胆假设:颈椎后纵韧带(PLL)可能在该病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该假设已为上一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初步验证:颈PLL上存在丰富的交感神经纤维,电刺激PLL后可引起椎动脉及颈内动脉血流变化;PLL上交感神经可能与颈交感神经症状的发病有一定关系。但PLL在接受病理刺激后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通路尚不得而知。本课题分别模拟颈椎退变的两种病理过程(髓核变性突出和颈椎不稳),对实验动物比格犬PLL进行在体生物学刺激及局麻药阻断PLL传导作用的实验,以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记录交感神经节及胸髓交感神经中枢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来探索PLL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交感兴奋效应和反射路径,进一步明确PLL在该疾患发病中的作用。

项目摘要

课题以临床事实为依据,承接前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所观察到的颈椎后纵韧带上存在丰富的交感神经纤维以及颈后纵韧带受刺激后颈椎动脉血流动力学产生改变等研究发现,从而提出颈后纵韧带与临床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这一疾患的发病之间有某种路径存在。课题通过建立比格犬颈椎间盘髓核退变突出刺激后纵韧带及颈椎椎间不稳刺激后纵韧带两种动物模型,模拟临床上最为广泛的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病理特征,利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观察颈上交感神经节、颈中交感神经节、颈下交感神经节与颈椎后纵韧带之间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1.比格犬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后纵韧带模型及比格犬颈椎不稳两种动物模型能很好的模拟临床上患者颈后纵韧带受压或颈椎不稳所致的交感神经紊乱症状。2.对模型比格犬后纵韧带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发现比格犬后纵韧带上分布有丰富的交感神经纤维,且后纵韧带受压迫或颈椎不稳刺激后其上的交感神经纤维较空白对照组含量多。3.对比格犬模型进行神经电传导路径研究,微电极刺激模型病变节段后纵韧带后,于颈上、颈中、颈下交感神经节处均可收集到电刺激信号,且接收电刺激信号波幅及频率随输入电刺激信号呈正相关变化。同时,记录环受激节段后纵韧带周围肌肉、组织等处并未发现有相关电信号存在。4.用局麻药物对后纵韧带进行神经阻滞后,再次于颈上、颈中、颈下交感神经节处收集电刺激信号,发现无相关电信号接收,各神经节处记录电位与环受激节段后纵韧带周围肌肉、组织等处电位比较无差异。这些实验结果证实了本课题的初步设想:颈椎后纵韧带受刺激后其上分布的交感神经纤维增生、紊乱,电刺激后纵韧带后,可于颈上、颈中、颈下神经节测得电信号,且该变化可受神经阻滞等方法调控。表明颈椎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与颈上、颈中、颈下交感神经节存在有一定的传导路径,颈椎后纵韧带受病理增生后受刺激时颈交感神经节同样呈现正相关神经电位变化。此种交感神经节神经电位变化可能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经系统紊乱症状。这可能为临床上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与治疗途径。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3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DOI:10.19783/j.cnki.pspc.200521
发表时间:2021
4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5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颈椎后纵韧带交感神经分布特点及其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批准号:30571889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王新伟
学科分类:H060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NGF/TrkA通路在颈椎退变诱发交感神经症状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批准号:8140184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梁磊
学科分类:H060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颈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在颈椎后纵韧带上节段分布及其介导不同交感神经症状的研究

批准号:8147212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新伟
学科分类:H0608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脑脊液透明质烷浓度对无症状脊髓压迫转归的预测及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深入研究

批准号:81071522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刘忠军
学科分类:H0611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