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治疗模式下,远处转移已成为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模式。我们证实目前广泛应用的TNM临床分期不能很好地筛选出高远处转移风险的患者予以合理的治疗,提示需要寻找新的分子预后指标来预测鼻咽癌的远处转移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我们前期实验初步发现:①一组11个miRNA能够完全准确地区分鼻咽癌和正常鼻咽组织,miR-29c在鼻咽癌中低表达,且低表达时远处转移率高,预后差;②瞬转miR-29c的mimics可抑制鼻咽癌细胞株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但miR-29c在鼻咽癌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不详。本申请项目在此基础上,拟采用定量PCR检测300例临床信息及随访完整的鼻咽癌患者石蜡组织样本,进一步明确miR-29c在预测鼻咽癌预后及远处转移的作用,为鼻咽癌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并进一步阐明miR-29c在鼻咽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从而为鼻咽癌治疗提供新靶点奠定基础。
在现代治疗模式下,远处转移已成为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模式。尽管同一临床分期鼻咽癌的治疗方法和强度相似,同一分期内病例的是否转移存在着较大差异,提示需要寻找新的分子进一步区分患者的转移风险。在本课题的资助下,收集2003年至2006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具有齐全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齐全的鼻咽癌患者石蜡组织标本,抽提总RNA,用定量PCR检测miRNA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取得了如下成果:.1.发现在鼻咽癌中miR-29c呈低表达,其通过靶向作用于TIAM1基因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转移。以上实验结果以论著形式发表在2012年Cancer Letters(IF: 5.0)杂志上,并于2013 年在土耳其“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会议,被选作Poster Presentation 交流。.2.发现鼻咽癌中miR-451表达降低与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且其通过靶向作用于MIF基因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以上实验结果以论著形式发表在2013年Mol Cancer (IF: 5.3)杂志上。. 上述研究成果为鼻咽癌个体治疗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共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总IF 18.6。做为“鼻咽癌放化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基础的研究”的一部分,获得“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做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研究与应用”的一部分,被评为2014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MiR-145 inhibits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via PAK4-dependent pathway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Inhibiting miR-22 Alleviates Cardiac Dysfunction by Regulating Sirt1 in Septic Cardiomyopathy
间质蛋白Periostin在鼻咽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血清microRNA-93在鼻咽癌远处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miR-29c在乳腺癌Lapatinib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转录因子TEAD4在鼻咽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