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受体在甲硫氨酸调控褐飞虱卵壳发生中的功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60163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卢凯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孙仲享,吴建新,姚祖杰,陈夏,夏明,陈华荣
关键词:
飞虱食性繁殖生长发育种群动态
结项摘要

High fecundity i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of pest outbreak. Nutrition is critical for insect fecundity, and methionine is thought to be one of the essential nutritional factors for insect reproduction.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insect fecundity regulated by methionine is not clearly known. By using bioassa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we found that choriogenesis and oviposition could be inhibited by methionine depriv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everal nuclear receptors (NRs) were reduced. Here, we will identify choriogenesis related NRs through RNAi, and screen out the chorion genes regulated by NRs. After selected one NR and one chorion gene responsed to methionine, we will study their interaction using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 combined with 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system. Finally, we will study the effects of NRs on insect fecundity. The expected results will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basis of insect fecundity regulated by nutrition and insect choriogenesis. Our results would also be helpful for selecting pest resistant rice varieties.

害虫种群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高繁殖力。营养是影响昆虫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甲硫氨酸是决定繁殖力的关键营养因子,但其对昆虫繁殖力的调控机制还很不清楚。项目组前期生测、电镜和组学分析发现甲硫氨酸缺失导致褐飞虱无法产卵,卵壳发生过程受阻,多个与卵壳发生相关核受体基因的表达受影响。据此,本项目拟利用RNAi技术鉴定出影响褐飞虱卵壳发生的关键核受体,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受核受体调控的下游卵壳蛋白基因,利用凝胶迁移技术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在昆虫活体中研究重要核受体对褐飞虱繁殖力的影响,揭示核受体对甲硫氨酸的响应及其调控卵壳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阐明营养影响昆虫繁殖力的分子基础,丰富昆虫卵壳发生调控理论,也为更好地选育水稻抗虫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氨基酸是调控昆虫繁殖力的重要营养物质,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甲硫氨酸是褐飞虱繁殖的限制性营养因子,甲硫氨酸缺失导致褐飞虱卵壳结构异常,多个卵壳蛋白基因及核受体表达显著下调。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深入研究核受体对甲硫氨酸的响应及其调控卵壳形成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受甲硫氨酸影响的重要核受体基因的克隆和鉴定;调控卵壳发生的关键核受体及其靶基因的鉴定;核受体在调控褐飞虱卵壳发生中的功能分析。.结合褐飞虱基因组数据,我们利用定量PCR详细检测了褐飞虱18个核受体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发现甲硫氨酸缺失导致USP和βFTZ-F1表达量显著下调。通过RNAi技术分别抑制这两个核受体基因的表达均会降低褐飞虱的繁殖力,USP基因表达下调造成卵巢发育受阻,而干扰βFTZ-F1对卵巢发育未造成明显影响,但会导致卵表面结构异常,降低卵在水稻中的孵化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干扰βFTZ-F1造成外卵壳层无法形成。这一表型与缺失甲硫氨酸类似,表明甲硫氨酸可能通过βFTZ-F1来调控卵壳形成。.我们挑选出在转录组数据中呈现差异表达的Chorion class HcB protein 12(HcB12)、Chorion class HcB protein 13(HcB13)及Late cornified envelope-like proline-rich protein 1(CP1)进行定量PCR验证,发现缺失甲硫氨酸有效抑制这三个卵壳蛋白基因的表达,其中卵壳蛋白基因CP1下调幅度最大。沉默βFTZ-F1未对HcB12及HcB13产生显著影响,但有效抑制了CP1基因的表达,并且CP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βFTZ-F1转录结合位点。推测βFTZ-F1很可能通过CP1调控卵壳形成并最终影响褐飞虱的繁殖,甲硫氨酸通过不依赖于βFTZ-F1的其它通路来实现对HcB12及HcB13的调控。卵壳蛋白基因CP1在褐飞虱雌虫卵巢中高表达,利用RNAi抑制CP1基因表达造成卵壳形成过程受阻及繁殖力下降。这一表型与缺失甲硫氨酸以及干扰βFTZ-F1基因表达造成的结果一致,表明甲硫氨酸通过βFTZ-F1调控CP1介导的外卵壳层结构形成来影响繁殖力。.研究结果揭示了甲硫氨酸通过核受体影响卵壳形成并最终调控繁殖力的分子机制,所鉴定出的调控繁殖力的核受体βFTZ-F1及卵壳蛋白基因CP1可作为褐飞虱防治的新型杀虫靶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DOI:10.11834/jrs.20209060
发表时间:2020
3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DOI:10.13679/j.jdyj.20190001
发表时间:2020
4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20.0744
发表时间:2021
5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DOI:10.12024/jsou.20190302561
发表时间:2019

卢凯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27214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203164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773168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褐飞虱几丁质合成网络的调控microRNA及其功能研究

批准号:3117190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文庆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脱落酸在水稻抗褐飞虱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3110145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刘井兰
学科分类:C14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多样性持续控制褐飞虱的分子机理

批准号:3123006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何光存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30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迁飞行为及其机制研究

批准号:38800003
批准年份:1988
负责人:张建新
学科分类:C0303
资助金额:3.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