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流行病学调查,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率约为5/10万,其发病年龄通常在50-70岁之间,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仅3-5年。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项目组通过古代文献回顾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认为气阴两虚和痰瘀阻络为肺纤维化的病机关键。中药黄芪、红芪主要有补气固表等功效。甘肃定西市是全国道地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其红芪、黄芪品质优良,且在全国中药材的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本研究选用被誉为"中国黄芪之乡"的甘肃黄芪、红芪,采用现代药物分离技术,提取其有效成分,并对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进行干预治疗,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等技术,观察黄芪、红芪有效成分对肺纤维化过程中II型上皮细胞形态、功能变化、细胞外基质代谢及中医相关症候学关键指标等的影响作用,筛选出防治肺纤维化的有效成分,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防治肺纤维化提供药效学基础。
一、项目完成情况.本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完成了项目标书涉及的研究内容,并根据研究需要和条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调整和增加了如下内容:.1. 依据中医药理论及中药作用的整体性及有效部位的协同作用,在单独的有效部位进行分组基础上,增加了有效部位的配伍组。.2. 增加了肺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可直接判断肺间质纤维化疾病中气道通畅性、呼吸肌肉力量、肺组织弹性、通气功能等,是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及药物疗效评价的关键指标,对课题整体结果和结论的取得起到了重要作用。.3. 增加了免疫学指标T细胞亚群的检测。4. 增加了肺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新生促进因子(VEGF及VEGFR2)的检测。二、取得的成果.1. 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分述如下。.第一阶段,在以现代制剂技术提取黄芪、红芪有效部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初步筛选有效部位或有效部位配伍组合。结果显示,不同的有效部位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水煎液组及有效部位配伍组疗效不及单独的有效部位组,红芪黄酮及黄芪多糖等疗效相对其它组为优。.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基础上,精简实验组别,改进实验方法,对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进一步优化,纯化并提高各有效部位的含量(均高于50%),进一步筛选。结果显示,不同的有效部位组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以肺功能及病理学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红芪黄酮组总体较其它组疗效为优。.第三阶段,以筛选出的疗效较优的红芪黄酮为研究对象,以造模过程中的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为时间点,进一步进行疗效验证和有关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红芪黄酮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具有确切的疗效,尤其对组织病理学等具有直观的改善作用。.2.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撰写论文多篇,已录用两篇,其余多篇文章正在撰写投稿中。.专利1:红芪总黄酮及总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专利号:20120070292.7);专利2:黄芪黄酮及总皂苷的提取方法(专利号:201210070290.8);.专利3:黄芪、红芪有效部位的应用(专利号:201210374823.1);.文章1:红芪黄酮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肺功能的影响(中药材杂志,2013年6月~7月);.文章2:黄芪黄酮与红芪黄酮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中成药杂志,2013年8月~9月)。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芪丹颗粒剂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理研究
亚高原沙尘暴对大鼠肺间质及肺功能影响的风洞实验
端粒缩短对肺干细胞衰老和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鹿红方有效成分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代谢重构及β3受体、PPARα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