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新银鱼是我国广泛移植的小型经济鱼类之一。本项目针对太湖新银鱼移植导致土著鱼类资源下降的问题,以鱼类种群间营养相互作用关系为主线,从早期生活史和繁殖能量投入两个决定鱼类种群补充的关键环节入手,采用耳石分析、生物能量学分析、营养生态位和营养网络模型分析等先进技术和方法,研究太湖新银鱼移植对土著鱼类生活史早期摄食、生长和补充过程的影响,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和繁殖能量投入的影响,对土著鱼类群落间营养相互作用关系等的影响,从而揭示太湖新银鱼移植对土著鱼类资源影响的生态学机制。项目的开展对太湖新银鱼移植和土著鱼类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其它鱼类移植的生态风险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已有的关于非土著鱼类入侵的研究多以食鱼性鱼类为对象,本项目将为鱼类入侵的相关生态学理论提供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实例;项目的开展还将丰富鱼类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群落生态学理论意义。
本研究从太湖新银鱼的生活史适应性特征研究入手,分别选取湖北省的丹江口水库、隔河岩水库,高坝州水库,云南省的洱海、抚仙湖,湖南省的黄石水库、蒙泉水库以及山东省的峡山水库为对象,重点从早期生活史、资源补充机制、种群规模、繁殖生物学特征和生长特征等方面比较研究了不同水体环境下太湖新银鱼的生活史对策适应性,分析了银鱼移殖对土著鱼类生活史早期摄食、生长和补充过程的影响,从而揭示太湖新银鱼移殖对土著鱼类资源影响的生态学机制。在此基础上,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发表或接受研究论文7篇,其中SCI刊源论文3篇,待发表论文8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后1名。研究发现太湖新银鱼生活史对策存在显著的可塑性,这是其能够在我国各地水体中广泛移殖成功的生物学基础;银鱼的移殖种群随着纬度的增高,由于环境水温低、生长季节短,亲鱼个体变小、繁殖季节缩短、繁殖批次减少,但个体相对繁殖力升高、卵粒变小;在土著鱼类受银鱼移殖影响最显著的洱海,银鱼一般在秋冬季产卵,通过提前产卵、增加繁殖投入的方式帮助其在与土著鱼类补充群体竞争食物来源时建立优势地位;银鱼对土著鱼类的影响主要通过食物竞争来实现,银鱼较高的繁殖力、快速的生长建立在对浮游动物的高强度捕食压力之上,其移殖会对浮游动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其他土著鱼类特别是补充群体的适口饵料丰度和早期摄食成功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转轮虫(Rotaria rotatoria)生活史策略对温度和食物密度变化的响应
乌伦古湖外来鱼类池沼公鱼对土著鱼类河鲈影响的生态学机理研究
“本地入侵种”对河源溪流土著鱼类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青弋江流域为例
人工鱼巢生境中罗非鱼与土著鱼类的互作机制
镉污染对湘江鲢鱼资源影响的行为生理生态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