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Disaster)是灾变(Hazard)与承灾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承灾体脆弱性的改变可使相同种类和强度的灾变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成灾机理,不仅需要研究承灾体当前的脆弱性状况,而且需要研究承灾体脆弱性的发展变化及其动力机制。课题以京津唐地区典型城乡过渡单元上的小尺度人类社会承灾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地震灾害为例,基于这些地域单元1970年代后期以来,人口/经济、土地利用/覆盖等均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借助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灾害的情景模拟等途径,研究这些变化中的典型,造成这些小地域单元地震灾害脆弱性30年来发生改变的途径、程度和规律,探讨城市化等驱动城乡过渡带灾害脆弱性变化的动力机制,发展小空间尺度地震灾害脆弱性及其变化分析的方法,丰富承灾体系统灾害脆弱性理论,深化对灾害成灾机理的认识;诊断脆弱性变化的利与弊,为将防震减灾意识根植于城市建设的有关环节,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我国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评估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城市空间与避难行为的互动机理研究:以地震灾害为例
灾害风险基本问题与可接受风险研究—以泥石流灾害为例
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涝灾害风险管理——以淮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