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与避难行为的互动机理研究:以地震灾害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37801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王江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蒋伶,陈珝,单晋,李晓蕾,葛峰,宫溟飞
关键词:
避难行为城市空间地震互动机理
结项摘要

This proje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e youth foundation, will research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of city space and escape behavior, and analysis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evacuation behavior for the city space,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ity space to escape behavior. This topic through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s of AHP- construction,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space and evacuation efficiency of typical type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by means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paradigm of the risk analysis method and spati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study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of the disaster and the space; and analysis of escap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and correlation through behavior map, with the help of SPSS software and travel choice model, the project will build shelter spatial behavior choice model, based on the dynamic capacity control model of the youth fund, and construction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ideal refuge space layout pattern based on evacuation behavior needs, and provide research method with the behavior of people as the foundation, more scientific for the evacuation space plann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more clearly, more for the city of refuge evacuation space environment.

本课题在青年基金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基础上,研究城市不同功能区域典型空间与避难行为的互动机理,分析避难行为对城市空间的需求特征,以及城市空间对避难行为的影响机制。本课题通过构建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不同功能区域典型类型的空间特征和避难效能;借助心理学测量范式的风险分析方法和空间知识获取的坐标系统模型,研究人对灾害和空间的心理认知;通过行为地图法分析避难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性和相关性;借助SPSS软件和交通出行选择模型,构建避难行为空间选择模型。在青年基金建构的有容量控制的动态规模选址模型基础上,建构基于避难行为需求的避难空间优化策略和理想布局模式,为避难疏散空间规划提供以人的行为为基础的、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实现目标更为明确、更有针对性的城市避难疏散空间环境塑造。

项目摘要

在近十多年,国内外重大地震灾害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对城市避难空间和民众避难行为开展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板块,一是不同类型城市空间的避难安全性研究,包括城市空间的类型及特征、城市空间的避难安全性评价;二是避难行为研究,包括避难者对灾害和空间的心理认知、避难过程中的活动行为方式;三是城市空间与避难行为的互动机理,包括避难行为对城市空间的需求、城市空间对避难行为的影响、基于避难需求的理想城市空间布局模式。. 在样本基地选择上,本课题主要以城市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大型公共中心、历史街区、校园空间、居住小区等。. 在社区空间的避难疏散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民众的避难行为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空间的可避难性直接决定了避难行为的效率,住区层面适宜解决的重点是紧急和短期固定避难问题,避难资源的供需平衡点应成为限制城市开发强度过高的重要指标,供需关系是影响避难生活圈布局形式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将居民的避难行为选择特征作为研究出发点,从居住小区层面提出避难圈的基本布局模式,对国标中的相关指标提出了完善建议。. 在特大城市中心区开敞空间的可避难性方面,统计发现,我国的特大城市中心区开敞空间的可避难性普遍不高,中心区开敞空间在其可避难性方面可推导成7种相互联系的典型模式,中心区避难开敞空间模式各自都具有其地域的自适应性。.在商业型历史风貌区路网的避震疏散方面,路网的结构形式对商业型历史风貌区的避震疏散能力有较大影响,商业型历史风貌区路网的避震疏散能力可通过路网连通性、道路可达性和避难疏散空间规模相关指标进行测度,商业型历史风貌区路网的疏散能力可通过增强道路连通性等策略进行提升。.在校园空间的避难方面,大学校园特别是新城区的大学校园,避难场所的规模性通常是能满足自身需求的,但是老城区的大学和中小学校园空间,普遍存在规模不足的问题。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3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4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路径选择的社区级避难生活圈划设与布局模式研究——以地震灾害为例

批准号:5100815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王江波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区位选择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批准号:4180115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刘少丽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3.6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耦合互动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批准号:41171103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李诚固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5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分形理论的山地小城市避灾空间布局评价及优化研究——以地震灾害为例

批准号:4136109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王培茗
学科分类:D0716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