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与固氮菌联合固氮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0112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胡春锦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吴圣进,覃丽萍,苏利荣,史国英,宋娟,林丽,余功明,王钱崧
关键词:
甘蔗影响因子联合固氮
结项摘要

我国甘蔗生产上年施氮肥投入约20多亿元。前期研究已证明甘蔗联合固氮在我国甘蔗产业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并已明确主产区甘蔗内生固氮的优势菌群,积极发掘和利用甘蔗联合固氮作用对促进我国甘蔗的生产能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由于受到品种以及多种生态因子的限制,目前我国甘蔗联合固氮效率普遍不高。本项目拟充分利用现有的甘蔗品种资源和固氮菌资源的优势,利用nifH的定量RT-PCR方法结合15N同位素技术筛选获得具有高效固氮特性、适合我国生态条件的甘蔗品种材料;同时结合目前甘蔗主产区土壤生态的现状,从揭示影响甘蔗联合固氮的主要因子入手,分析几个主要土壤因子(pH值、全氮含量、全磷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对甘蔗联合固氮效率影响,为最终建立我国甘蔗主产区生态条件下的高效甘蔗生物固氮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项目摘要

1. 积极发掘和利用甘蔗联合固氮作用对促进我国甘蔗的生产能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通过研究建立了基于固氮菌nif H基因的RT-PCR技术筛选具有潜在联合固氮能力的甘蔗品种;同时,通过15N同位素示踪法分析技术验证甘蔗与固氮菌的联合固氮效果,获得了影响联合固氮效果的几个主要土壤环境因子的基础数据,提出了通过品种、土壤主要因子调控等栽培技术的合理利用建立甘蔗高效联合固氮体系的可行性。.2. 本项目按计划完成了全部研究内容并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筛选出4个能与甘蔗优势内生固氮菌互作并获得高效联合固氮效率的甘蔗品种,明确了3个主要土壤因子(pH值、土壤氮、磷素含量)对甘蔗联合固氮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调控技术体系;项目研究结果在国家一级学报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篇,SCI收录期刊发表3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已获授权1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各1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DOI:
发表时间:2019
4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1
5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2.07.18
发表时间:2022

胡春锦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伯克氏固氮菌GXS16与甘蔗根系高效联合固氮的生理和分子基础研究

批准号:3180128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长宁
学科分类:C131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甘蔗内生固氮菌作用位点及固氮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

批准号:3156035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邢永秀
学科分类:C1311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间作豆科作物对甘蔗联合固氮的影响

批准号:3147144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李杨瑞
学科分类:C13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甘蔗内生固氮菌资源及其应用的相关基础研究

批准号:30660085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李杨瑞
学科分类:C13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