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存储对缓解当今能源危机具有战略意义,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MOF)因其规则的纳米孔道结构、高的孔隙率、大的比表面,在气体吸附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克服MOF的结构穿插现象,提高其孔隙率和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本项目利用配合物分子可剪裁和结构多样性的特点,从有机连接单元入手,筛选、设计、合成具有刚性结构的多齿桥联配体,如吡嗪及双齿吡啶类衍生物等,分别与过渡金属离子和阴离子[M(CN)4]2- (M=Ni, Pt, Pd)配位, 组装成结构明确、孔径可控的Hofmann类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从而使MOF化合物具有开放的、稳定的空间结构。同时研究化合物对氢气的吸附/脱附性能及机理,探讨其结构中孔洞大小、形状、吸附位点与气体存储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新型多孔功能材料在储氢中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本项目以Hofmann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从有机连接单元和金属离子两方面入手,筛选、设计、合成了具有一定刚柔性的双齿桥联配体(如吡嗪和双齿吡啶类衍生物),与过渡金属离子(Cd2+, Fe2+、Mn2+)及阴离子[M(CN)4]2- (M=Ni, Pt, Pd)配位, 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明确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了合成方法,配体分子的长径比、刚性及取代基,不同的客体分子对其晶体结构、热稳定性、磁性和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1)以吡嗪(Pz)为配体,与Fe2+, Cd2+和 Ni(CN)42- 配位, 合成了三维结构的Hofmann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吡嗪作为柱状配体把邻近层桥联起来,形成了具有规则而均匀的孔道结构,该化合物具有储氢性能和自旋转变;同时研究了吡嗪上的取代基对这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2)以4, 4′-联吡啶为配体,与Fe2+、Mn2+,Cd2+和Ni(CN)42-组装,合成了四种结构新颖的三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这些化合物中联吡啶不仅作为柱状配体,而且还作为端基配体与Ni2+配位,使部分Ni2+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结构。它们能够可逆地吸附、脱附水、甲醇、乙醇等不同客体分子,且结构稳定。 .(3)利用1, 2-双(4´-吡啶)乙烯和1,2-二溴-1,2-双(4´-吡啶)乙烷为刚性配体,与金属离子(Fe2+,Mn2+,Cd2+)和M(CN)42-(M=Ni, Pt, Pd)配位,合成了系列Hofmann类三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由于这两类配体分子的长径比大于吡嗪,其配合物中孔径大于以吡嗪为配体形成的三维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Fe(Pz)M(CN)4,无储氢性能,但具有可逆的吸-脱附性能、自旋转变性和热致变色性。.(4)以柔性的1, 2-双(4´-吡啶)乙烷和1,3-双(4´-吡啶)丙烷为配体,合成了二维波浪状结构的Hofmann类化合物及三维多孔的非Hofmann类化合物。由于这两种配体分子结构中的两个吡啶环之间具有-(CH2)n--柔性单元,配体上的两个吡啶环可以环绕中间的C-C单键旋转,在配位反应过程中,它们自身经历了一个由反式到顺式的异构化过程,均以顺式构型横跨在[FeM(CN)4]∞或[MnM(CN)4]∞格子上。这类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弱的反铁磁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聚酰胺酸盐薄膜的亚胺化历程研究
多酸基硫化态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电解水析氢应用
基于天然气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性能分析
金属有机框架上利用氢溢流进行储氢的材料制备及其储氢机理的研究
微孔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储氢性能研究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构筑的光伏储能器件
四氮唑-紫精类配体构筑的高能钝感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