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发病机制不明,细胞免疫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白癜风皮损周围真皮浅层内存在大量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它具有黑素细胞(MC)抗原特异性,能够选择性杀伤MC,是白癜风致病关键及移植治疗白癜风失败的可能原因之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对T/B淋巴细胞具有显著的免疫负调节作用。项目组前期研究证实来自皮肤真皮的MSC能够通过细胞与细胞间接触(cell to cell contact)高效抑制抗体诱导的CD8+CTL的增殖和活化。鉴于此,本项目拟研究真皮MSC在体外及体内抑制白癜风皮损区CD8+CTL细胞活化、增殖的分子机制,明确真皮MSC参与白癜风皮损区CD8+ CTL细胞免疫调节的关键因子,阐明真皮MSC对移植受皮区微环境中MC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活化、增殖的负调控机制,为白癜风移植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目的:探究DMSC对白癜风皮损区MC抗原特异性CD8+CTL增殖、活化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阐明DMSC对白癜风移植受皮区真皮浅层的微环境中MC特异性CD8+CTL的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体外DMSC、MC抗原特异性CD8+CTL扩增体系以及两种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利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和细胞因子固态芯片技术分析DMSC抑制CD8+CTL的机制,通过动物模型验证DMSC的免疫抑制作用。结果:证实皮损周围的MC抗原特异性CD8+CTL具有高活化特性,对MC具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而DMSC可显著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其凋亡;DMSC对CD8+CTL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因子发挥作用,但细胞间的接触可加强其抑制作用;IL-6在CD8+CTL杀伤MC体系中的浓度显著高于CD8+CTL单培养体系,且IL-6可诱导MC细胞凋亡,在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白斑部位显著增高,并与MC移植疗效相关,提示IL-6在CD8+CTL杀伤MC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DMSC可显著减少CD8+CTL 分泌IL-13,IL-13可能在DMSC抑制CD8+CTL功能是发挥一定的作用。课题组建立了白癜风的小鼠模型,在小鼠模型中DMSC可减少局部CD8+CTL浸润,延缓白斑的发生,证实DMSC对白癜风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由此可见,DMSC可通过直接接触和分泌细胞因子抑制MC特异性CD8+CTL的活化和增殖,诱导CD8+CTL的凋亡,从而起到局部免疫调节作用,为提高MC细胞移植提供较好的免疫微环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定向分化为黑素细胞治疗白癜风机制研究
唇腺间充质干细胞特征和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脑梗死神经修复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来源树突状细胞亚群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