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周期紊乱导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神经元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的新假说。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以脑室内注射Aβl-42诱导AD模型大鼠为对象,采用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首次从14-3-3蛋白调控异常细胞周期的角度,探讨14-3-3蛋白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之间的失调,对tau蛋白聚积与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为深入揭示针灸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全新资料;进一步从治未病的角度探讨艾灸预处理对AD痴呆模型大鼠14-3-3蛋白调控异常细胞周期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有效防治学习记忆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理论与实验依据。
本研究以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模型,在“治未病”指导思想下,采取在AD造模前施灸3疗程,造模成功后再施灸的治疗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及激光共聚焦等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从14-3-3蛋白调控异常细胞周期角度,探讨14-3-3蛋白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之间的失调,对tau蛋白聚积与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为深入揭示针灸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全新资料。 . 研究成果:1)预艾灸刺激在有效下调Cyclin A和CyclinB、CDK2和CDK5异常表达的基础上,又促进P27和p21抑制因子的表达,一方面抑制CDK激活,另一方面可抑制激活后的cyclin-CDK复合物活性,有效调节AD发生发展中Cyclins、CDKs和CKI间的作用失调,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和CDK5的异常激活是导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之一。预艾灸刺激在有效下调CDK2和CDK5的异常激活情况下,也抑制了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对AD病理的进程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3)14-3-3蛋白在预艾灸刺激降低因CDK2和CDK5异常激活而导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研究显示,模型组14-3-3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与tau蛋白表达一致。通过艾灸百会、肾俞后14-3-3蛋白的表达依然较强。激光共聚焦定位发现,模型组红色Tau蛋白荧光标记与绿色14-3-3蛋白荧光标记发生共定位而呈现为黄色;而预灸组Tau蛋白与14-3-3蛋白的共定位呈色以偏绿色为主。说明在AD发生发展中14-3-3蛋白作为海马趾NFT的关键成份,能与微管蛋白竞争结合Tau蛋白,而导致微管不稳定。但预艾灸增强14-3-3蛋白的表达,并没有进一步结合Tau蛋白而恶化微管的不稳定。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通过结合磷酸化CDC25(CDC25家族蛋白可以去磷酸化而激活CDK2)的一些位点,使CDC25被滞留在胞质中,远离自己的作用底物CDK/Cyclins,使CDC25磷酸酶对G1/S期和G2/M期转换的调节作用失活,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另一方面直接与P27/cip抑制因子相互作用而调控细胞周期,减少与Tau蛋白结合机会,从而抑制tau蛋白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其他成果:在项目资助下发表论著6篇,参加学术会议4人次,主题报告交流1次;1篇优秀论文奖;培养5名硕士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基于对β-淀粉样蛋白代谢酶调控作用的地黄饮子防治AD研究
艾灸对衰老大鼠组织端粒酶活性调控机制的研究
益肾调督法对AD模型大鼠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及针灸作用机制研究
AD脑内突触网络电生理特性以及S14G-HN对AD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