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诊断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多模态分子影像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平台。分子影像诊断依赖于灵敏的、特异性的分子探针。由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表达不稳定,传统的针对某单一靶点的分子探针面临肿瘤摄取低、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不佳等缺点。鉴于GRPR阳性前列腺肿瘤同时高表达integrin αvβ3,设计针对这两个肿瘤特异性受体的RGD-BBN双靶点分子探针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RGD-BBN双靶点分子探针具有比其单体分子探针更佳的肿瘤显像效果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本课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制备新型99mTc标记的RGD-2PEG4-BBN分子探针,并对RGD-2PEG4-BBN进行化学修饰,制备用于双模态显像的双功能分子探针,在不同的前列腺癌动物模型上进行核医学以及核医学/光学双模态分子显像研究,评价新型双靶点分子探针在前列腺癌早期显像诊断的优势和可行性。
在本项目基金的资助下,课题进展总体情况良好,研究工作较为顺利。课题研究计划已完成。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设计和合成了 整合素αvβ3和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双靶向的Gluc(RGDyK)-bombesin (RGD-BBN)异源二聚体多肽,并探讨了99mTc标记的RGD-BBN多肽用于肿瘤无创SPECT/CT显像。 研究结果发现99mTc-RGD-BBN 具有高肿瘤特异性。与18F-FDG 相比99mTc-RGD-BBN能够很好地区分肿瘤和炎症。并且,99mTc-RGD-BBN能够精确地监测肿瘤微小转移灶。研究结果证实99mTc-RGD-BBN在肿瘤诊断和病程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已发表标注本基金课题号的SCI论文11篇,国内核心论文1篇。其中,申请人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共8篇,第一作者的共1篇。影响因子 > 3.0的SCI论文9篇,其中有2篇 > 5.0。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基于双靶点的新型乳腺癌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其PET显像研究
新型双靶点近红外二区荧光多肽探针的构建及其在前列腺癌显像研究
多模态双靶点液态氟碳分子探针用于血栓显像与治疗的基础研究
基于CDK4/6靶点的新型肿瘤分子探针的构建与显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