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作为西北黄土高原生态涵养区的特殊重要地位,以旅游地理学为基础,采用水文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集成,探讨在人类短时限、高强度的旅游活动干扰下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水质变化的时空规律其过程响应机制,模拟分析旅游区水质污染负荷的饱和响应阈值,预测和评估未来旅游区水质变化趋势。研究结论将丰富和拓展旅游生态学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全球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对西北生态敏感区环境影响的认知和理解。
本研究从自然生态系统响应和旅游者主观认知的双重视角,采用多学科综合集成的方法,研究了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水质对人类旅游活动干扰的时空响应过程及其饱和响应阈值,预测和评估了未来旅游区水质变化趋势,提出了旅游区水环境系统调控路径。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区水环境系统是各种水环境要素的综合体。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干扰行为模式不同,商务会议游客是高度干扰型,休闲度假游客是较高干扰型,观光游览游客是低度干扰型,科学考察游客是较低干扰型。在生态旅游区不同区段,水质对人类旅游活动的干扰响应不同;旅游者对水体浑浊度的可接受程度为(LAC)为8.95NTU;旅游水环境干扰指数与其它各响应变量间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干扰系统响应程度的指标。在基础、低、中、高四种污水处理情景方案下,旅游区水质生态阈值不断扩大,年均最大旅游环境容量依次为9769人次/日、11918人次/日、18122人次/日和26840人次/日;水质变化对旅游活动干扰的响应阈值有明显季节性周期变动和空间差异,在基础情景下,从旅游季节看,夏季丰水季节阈值达12604人次/日,枯水季节是6846人次/日,从不同旅游功能区来看,核心游览区年均旅游环境容量为5780人次/日,缓冲度假区为3989人次/日。本研究可为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水环境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敏感景观对人类旅游活动干扰响应研究
大亚湾水质环境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及关键控制因子量化解析
耦合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景模拟及其与水质的响应机制
基于水位-水质-水生态联合模拟的湖泊健康动态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