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谱系结构是研究群落构建时影响物种共存的生态和进化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澜沧江河谷具有不同水热条件(干暖、干热、湿热)河谷区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河谷区段典型群落的谱系结构,来推测生态位相关过程与中性过程的相对重要性,同时通过植物分布的空间格局分析,推测竞争作用沿水热梯度的变化趋势,验证"胁迫梯度假说"。具体内容包括:分析澜沧江河谷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和谱系结构沿不同区段的变化,比较不同生活型植物群落的谱系结构是否一致;在精细尺度上分析代表性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推测植物竞争作用如何随水热胁迫梯度而变化;综合各类数据,分析群落谱系结构与水热因子变异的关联性,讨论水热梯度变化对群落构建和物种共存的影响。研究将深化对特殊生境下植物群落组建过程的理解,为澜沧江河谷脆弱环境条件下的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本项目通过比较澜沧江河谷及其周边地区不同环境胁迫条件下的典型群落的谱系结构和典型物种的空间格局分析,讨论生态位相关过程与中性过程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推测竞争作用沿环境胁迫梯度的变化趋势,检验“胁迫梯度假说”。结果表明:澜沧江河谷的群落主要表现出谱系分散的格局,且不同区段之间差异不显著;群落谱系结构随着环境胁迫的增加由聚集转为分散,这种变化趋势在乔木中表现明显,但草本群落的谱系结构对环境胁迫梯度变化并不明显;空间点格局分析表明,代表性建群物种的种间关联性随着环境胁迫梯度变化表现出单峰曲线的模式,即在环境胁迫梯度的高低两端以正相关为主,而在中等胁迫时表现为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河谷和高山植物群落建构过程中,生态位过程和竞争作用的相对重要性与胁迫梯度假说的预测并不完全一致,可能受到其他生态学过程的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多酸基硫化态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电解水析氢应用
半干旱覆盖农田土壤水热梯度驱动的SPAC水热互作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西南喀斯特区域水热梯度带土壤碳氮磷耦合关系及其变化机制
三江并流干暖河谷地区植物群落谱系结构特征
碳/碳复合材料热梯度水热碳化沉积机理及结构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