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证明,以补肾立论,采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明确而明显无毒副作用,且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起效之特色与优势。本项目拟在 "肾-精-髓-骨"的中医相关理论指导下,以"髓养骨"为切入点,提出"滋肾填精法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发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网络化调控作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假说,依据时间序列研究方式,应用表达谱芯片技术及深层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调控角度,探索滋肾填精法防治实验性PMOP的网络化调控机制。除对芯片结果进行常规聚类分析、GO 分析及Pathway分析外,还将进行基因关系网络分析,并对其中的关键差异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检测,从RNA及蛋白质水平共同验证芯片实验结果。以期丰富和深刻揭示中医药防治PMOP的作用原理,也对后基因组时代下创新中医药研究思路进行探索。
本项目立足深刻发掘滋肾填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基因组学机制,应用基因表达谱技术,以滋肾填精经典名方左归丸为载体,雌二醇为阳性对照药,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切入,在常规聚类分析等“点”层面基础上,依据时间序列和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等生物信息挖掘手段,分别在“线”和“面”的更高维度进行探索,发现:1.不同干预对BMSCs基因表达的影响存在明确的时间规律:去卵巢可能通过中期上调效应影响Foxn1、Slc39a4和Ctrb1等表达引发骨质疏松;中西药均可通过早期下调Ppig、Rb1cc1抑制骨丢失,而中药靶基因明显多于雌二醇。2.去卵巢后BMSCs基因共表达改变佐证了免疫因素在PMOP发病中的作用(关键基因如Cldn14、Clec4f、Foxn1、Mog等);而雌二醇治疗共表达网络中活跃基因多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相关(Nell2、Sytl1、Adcy 10)。3.左归丸存在两个网络功能模块:一个模块所含基因同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另一模块则表现出与骨质疏松症高度相关(Ttpa、Sema3d、Lrp2),此外,雌激素相关基因也在该模块中被发现(Slc22a5,Plac1)。以上结果充分证实了本课题的立项假说,达到并在某些层面超出预期,为后基因组时代下探索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整体调控的作用优势做出有益尝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肾藏精”理论研究补肾填精法通过miRNA-20a调控小鼠精原干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基于“肾藏精”理论研究补肾填精法通过LncRNAH19调控StAR促进睾酮合成的作用机制
基于“肾主生殖”理论研究补肾填精法通过StAR调控Leydig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
基于“治未病”思想以益肾填精法防治癫痫大鼠认知障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