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已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也于2007年11月启动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某些流行病、特别是新增流行性传染病呈明显增加趋势。因此,开展气候变暖对某些传染病影响的研究已势在必行。本项目拟对近50年甘肃省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等的时空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疫情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探索气候变暖对甘肃气候带的影响程度及由此对疾病的发病区域(扩大或北移)产生的影响,并探讨气候变暖对传染病发生和传播及沙尘气溶胶对疾病传播影响的机理,以便更有效地减轻因气候变化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将可能干扰地区的天气形式和生态平衡,从而造成对人体健康直接或间接多方面的影响。在由气候变化产生的健康效应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将影响许多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本项目收集整理了甘肃省近50年呼吸道疾病(麻疹、流脑)、虫媒传染病(乙脑)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资料和相应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近50年甘肃省气候变化特征及传染病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对传染病时空分布和发病率的影响、沙尘暴颗粒物对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和传播影响以及城市发展对传染病发病率的影响。并用统计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ANN)建立了主要疾病的预测模型。主要研究成果有:.(1)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相响应,1951—2010年甘肃省气温一直在波动中上升,气温增长率为0.175℃/10a;近30年(1981-2010年)甘肃气温上升趋势有加剧的趋势,气温增长速率达到了0.175℃/10a;比1976-2005年30年变暖幅度大。(2)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升温最快,为0.371℃/10a,其次是秋季,增温率为0.168℃/10a;夏季升温最慢,增温率为0.002℃/10a;全省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季节差异较大,作为汛期的夏季降水减少最明显,从70年代开始持续减少,这也是导致全省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甘肃省气候特征整体上呈现暖干化趋势。.(2)呼吸道疾病麻疹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发病,而乙脑、出血热、流脑均属于地方性传染病。不同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麻疹发病率最高的在嘉峪关,为121.94/10万人;乙脑发病率最高的在陇南的成县,为2.108/10万人;出血热发病率最高的在甘南州的合作,为9.021/10万人;流脑发病的22个地区中,发病率最高的在甘南州夏河县,发病率为6.321/10万人。(3)沙尘暴过境前后颗粒物浓度变化很大;甘肃省麻疹时空分布特征显示高发病率主要发生在春季,集中在沙尘暴多发的河西地区。3-5月发病麻疹发病人数占全年的77.96%。且在沙尘暴移动路径上(自西向东),由于随着沙尘暴的影响减小,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沙尘暴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发生时有无降水也对麻疹传播和发病影响显著。沙尘暴发生时如无明显降水过程,则河西下游地区1-3天内麻疹发病率均有明显增加,有降水时无明显增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全球变暖背景下东海黑潮对气候变化的动力响应机理研究
太平洋环流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的形成机制及其气候效应
中国地区大气水分再循环的气候分析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入侵植物地上地下生物调控网络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