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下游是国家水电工程重点开发区,同时也是泥石流高发区,泥石流产沙给水电工程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项目针对水电工程区泥石流产沙问题,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选取蒋家沟为典型流域,构建长时间序列流域产沙模型,即采用五个时期的航片以及最新快鸟立体相对,从面上解答流域长时间输沙问题;(2)选取流域内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扇观测断面,利用地面激光雷达做3年连续观测,建立高精度的泥石流侵蚀产沙模型,从点上解答短时间尺度流域输沙及过程,以修正面产沙模型准确度;(3)采用137Cs示踪技术分析流域内泥沙来源,进而修正G-LiDAR计算数据,提高模型精度,解答产沙空间上坡-沟-河道泥沙分布情况;(4)评估方法推广应用,将产沙定量评估方法应用于金沙江下游干流泥石流高产沙区,并进行推广。目标是实现利用航片/卫片直接估算泥石流沟谷产沙与输沙量,为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工程泥石流泥沙入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地面激光雷达(G-LiDAR)扫描系统、RTK GPS站点布设、野外考察、流域历史时期泥石流大比例尺DEM构建及数据静化、灾害活动观测、模型构建、数值计算、遥感地学分析、GIS综合分析等手段,建立了长时间序列泥石流产沙模型,研究金沙江下游干流区泥石流产沙输沙特征与规律,为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工程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支持。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3篇SCI、1篇EI;撰写咨询报告7份,其中1个报告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2个报告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批示、2个报告得到中办采用、2个报告得到云南省相关部门采用;出版专著2部,参与2部大型地图集的编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流域尺度泥石流长时间序列产沙模型;2)构建了亚流域尺度短时间序列高精度泥石流产沙模型;3)形成了利用G-LiDAR进行泥石流流域产沙的方法体系;4)建立了金沙江下游地区泥石流流域产沙风险管理防控理论方法,5)项目成果在国家与地方防灾减灾中得到了应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Application of ( G '/ G ) Expansion Method for Solving Schrödinger’s Equation with Three-Order Dispersion
A cationic conjugated polymer coupled with exonuclease I: application to the fluo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and cell imaging
2D/2D MXene/g-C3N4 for photocatalytic selective oxidation of 5- hydroxymethylfurfural into 2,5-formylfuran
基于数值模拟的小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泥石流输沙特征及输沙定量计算方法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植被对坡沟系统侵蚀产沙的阻控机制与定量评估
黄土区坡面径流产沙对草地植物群落功能参数季节变化的响应
黄河中游粗沙区侵蚀产沙与下游淤积的过程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