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生物合成关键酶CPS、KSL互作蛋白的分离及功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0160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崔光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荣齐仙,李晓明,赵静,戴住波,李晓琳,梁加贝,赵静雪,李文渊,蒋喜红
关键词:
类贝壳杉烯合酶柯巴基焦磷酸合酶酵母双杂交丹参
结项摘要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合成代谢是在一系列关键酶的催化下形成的,这些酶并非孤立的存在于细胞中,而是与其它蛋白相互作用来行驶其功能。丹参柯巴基焦磷酸合酶(SmCPS)和类贝壳杉烯合酶(SmKSL)基因已被鉴定为形成丹参酮类母核的关键酶基因,特别是SmCPS为被子植物中首次克隆得到能产生normal-柯巴基焦磷酸的二萜合酶基因,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为进一步阐释SmCPS和SmKSL的作用机理及深入挖掘丹参酮生物合成的下游基因,本项目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SmCPS、SmKSL互作的蛋白,并通过RNAi基因敲除和正义过表达实验,明确候选基因对SmCPS和SmKSL表达和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深入解析关键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步构建丹参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多酶复合体"模型,进一步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

项目摘要

本项目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证明了参与丹参酮生物合成的两个关键酶基因SmCPS1和SmKSL1 存在互作关系,两者在丹参根部木栓层特异共表达。这一发现揭示了二萜生物合成中两个紧密相连,并依次发挥功能的二萜合酶基因是形成“复合体”来行驶功能的。此发现证实了我们提出的二萜合酶间“多酶复合体”模型的假想,并为利用合成生物学生产次丹参酮二烯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转录组、基因表达谱、RNAi干扰以及代谢组学分析等全面阐释SmCPS1和SmKSL1在丹参酮生物合成中的重要性及其基因进化历程。经研究发现,SmCPS1和KSL1是参与丹参根中丹参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唯一二萜合酶基因,控制着丹参酮类化合物在根部木栓层的合成和积累,基因结构的改变及正选择压力可能是其获得特定功能的分子机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DOI:10.11766/trxb202008100444
发表时间:2022
3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DOI:10.13925/j.cnki.gsxb.20200115
发表时间:2020
4

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纳米孔隙结构的同步辐射小角散射

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纳米孔隙结构的同步辐射小角散射

DOI:10.14062/j.issn.0454-5648.2019.10.13
发表时间:2019
5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DOI:10.16441/j.cnki.hdxb.20190247
发表时间:2019

崔光红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丹参酮生物合成关键酶(GGPS1)的互作蛋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批准号:8120287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荣齐仙
学科分类:H320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关键蛋白SRPP互作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批准号:3150054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覃怀德
学科分类:C16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JAZ蛋白与转录因子互作调控丹参酮类物质合成的研究

批准号:3167029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麻鹏达
学科分类:C0204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拟南芥中SLO互作蛋白的基因的分离及功能鉴定

批准号:30470173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张春义
学科分类:C02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