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鹅源禽副粘病毒的研究表明,该病毒属于Ⅰ型禽副粘病毒,可引起鹅和鸡发病死亡,但对雏鸭无致病力。RT-PCR分别扩增出该病毒株的融合蛋白(F)基因与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F基因cDNA全长为1783bp,编码一条由55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裂解位点区域的氨基酸序列符合Ⅰ型禽副粘病毒强毒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特征。HN基因的cDNA全长为2024bp,编码一条由57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对F、HN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并绘出了两个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表明,鹅源禽副粘病毒可能为基因型不同于其它Ⅰ型禽副粘病毒的新毒株。另外,构建了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了F基因免疫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NA-1株鹅源副粘病毒基因组减毒功能研究
鹅源副粘病毒演化特点与不同禽类种间传播的分子机制
互换不同毒力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V蛋白编码基因对病毒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不同源禽1型副粘病毒跨种间致病及其相关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