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对2株不同毒力的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APMV-1)进行病毒拯救,进而互换V蛋白编码基因再拯救出2株嵌合病毒,然后分别测定、比较分析4株拯救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RNA复制水平和一步生长曲线、在SPF鸡胚中的增殖能力、对SPF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对SPF鸡的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和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及病毒感染SPF鸡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超微结构病变、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病毒分布和排毒情况等生物学特性,探明互换不同毒力的鸭源APMV-1 V蛋白编码基因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为今后寻找V蛋白上影响病毒致病性的关键氨基酸、深入研究该病毒的分子致病机理等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禽1型副粘病毒是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烈性传染性病病原之一,现有研究表明,NDV病毒的致病性、宿主嗜性及免疫原性等重要生物学特性除了受F蛋白和HN蛋白影响外,V蛋白在IFN拮抗、致病性和宿主嗜性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6株分离自鸭源不同毒力的禽1型副粘病毒V蛋白的序列分析表明,不同毒力的V基因除了干扰素拮抗区基因序列差异较大外,与致病性相关的锌指结构序列也存在较大差异,且V基因与F基因具有相似的遗传变异率,也可作为临床病毒流行检测和基因分型的靶基因。通过分析不同毒力的禽1型副粘病毒互换V基因后拯救的嵌合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表明,强毒力的V基因较弱毒株V基因对病毒的增殖及感染后持续排毒能力的影响更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不同源禽1型副粘病毒跨种间致病及其相关基因研究
一种新型鹅源禽副粘病毒的特性鉴定及基因变异研究
新型麻鸭源禽痘病毒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研究
人类巨细胞病毒UL146不同基因型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