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赴云南等8省进行重点采集,对30余种猎蝽进行了系统的饲养,获得了大量理想研究材料。对各亚科代表性种类的若虫与成虫的骨骼与咽扩肌位置的变化进行了比较,找到了区分头部骨片的方法。通过对胚后发育各阶段的比较,基本判定了摩擦发音器的进化方向。详细解剖了10余个国家馆藏的500余种猎蝽的雄性外生殖器,发现了该科昆虫雄性外生殖器的4个新类型;对哎猎蝽种团的雄性外生殖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该属昆虫雄性外生殖器结构的多型现象,提出了对该类群物种判定的新观点。在大量解剖的基础上,订正了一些分类阶元,提出中、日、朝三国猎蝽新异名20多个。撰写有关论文12篇,其中4篇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一部150万字的专著已经完成2/3。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内源磷形态分布及其对扰动的响应
一种快速的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及其在脉搏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流动聚焦中液体锥形形态和流动结构实验研究
中国一新记录属——厚隔孢属(Chlamydopsis)
中国常见猎蝽科昆虫的生物学及人工增殖
兔形目胚后发育和进化中头骨的几何形变与集成模式研究
蜡蝉总科(半翅目)昆虫蜡及蜡腺的超微形态与进化研究
结合几何形态学方法探索泽泻科植物心皮的发育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