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猎蝽亚科是猎蝽科29亚科中最大的亚科,也是猎蝽科中最为分化的一个类群,全世界已知308属2069种;几乎全部种类为捕食性,是一类重要的天敌,在农林害虫的自然抑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国及部分周边国家(特别是南邻各国)该亚科昆虫的分类及生物地理学尚缺乏系统与较为深入的研究。本申请拟充分利用申请者在过去20多年中形成的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与标本积累,在中国真猎蝽亚科分类与区系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越南、老挝、尼泊尔及巴基斯坦等邻国的相关类群;完成相关阶元的分类修订,运用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结合形态、分子及地理分布特征探索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真猎蝽亚科区系演变及部分阶元的进化关系,以期了解该类群在亚洲东部的真猎蝽区系组成、格局成因及演变途径,特别是中国真猎蝽与周边国家的区系关系,为该类天敌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年来,通过野外采集、标本交换与借用获得了大量用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真猎蝽亚科标本;广泛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通过核对模式标本、分子系统学等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及周边国家真猎蝽亚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在多年中国真猎蝽亚科分类与区系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巴基斯坦及伊朗等地的真猎蝽;发现了一些新属种及各地区的一些新记录阶元。对土猎蝽属Coranus Curtis、历猎蝽属Rhynocoris Hahn、猛猎蝽属Sphedanolestes Stål、嗯猎蝽属Endochus Stål、素猎蝽属Epidaus Stål、菱猎蝽属Isyndus Stål、犀猎蝽属Sycanus Amyot & Serville等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解决了这些属中部分分类学疑难问题。以分布较为广泛的多氏田猎蝽Agriosphodrus dohrni (Signoret)、环斑猛猎蝽Sphedanoletes impressicollis (Stål)为研究对象用三个线粒体基因(COI, Cytb and ND5)与一个核基因(EF-1α)开展了分子生物地理学研究,初步分析了两种猎蝽东亚地区种群的遗传结构、历史生物地理学及基因流状况。初步开展了该亚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2属3种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序,并比较了与其他亚科昆虫16S rRNA及12S rRNA结构的异同,为深入研究该亚科及猎蝽科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和进化提供了线索。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分类、预测与防控
云贵高原真猎蝽亚科物种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中国蚜科蚜亚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角顶叶蝉亚科昆虫的分类订正及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常见猎蝽科昆虫的生物学及人工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