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候现象的发生时间是陆地生物群落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最直观、最敏感和最综合的表现,揭示大尺度植被物候过程的时空格局,对于建立高精度的陆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和生物圈-大气圈耦合模型,诊断全球气候变化的快速生态响应,鉴别植被、土壤、大气之间季节性碳循环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项目拟利用近几十年来的牧草物候、覆盖度和生物量等系统观测资料,气象和遥感植被指数数据,研究期间的样点与样线植物物候和光合作用观测数据,应用大气环流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动态植被模型和物候模型,通过自下而上的升尺度空间外推和自上而下的降尺度空间模拟,研究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的物候生长季节、初级生产量和季节性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的机制,旨在从整体上模拟季节和年际尺度上植被与大气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草原植被响应的时空格局,为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物候对积雪物候的响应机制研究
我国植物物候期与生长季节时空格局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与预测
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中国东北样带研究
内蒙古温带草原物候季节性变化及区域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