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青藏高原气候时空变化是揭示高原气候变化机制、青藏高原与全球气候系统之间耦合关系的重要基础,而气候时空变化研究需要在高原不同自然地带获得广泛分布、有明确气候指示意义、可定量化并且具有精确年代控制的的长尺度气候记录。青藏高原西部位于印度季风和西风环流交替影响地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二者相对强度变化的理想区域,该地区广泛存在的湖泊可提供时间跨度长而且可定量化的气候变化记录。本项目将利用青藏高原温度梯度断面湖泊表层沉积物和在西部最大湖泊班公错进行长期观测建立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生物分子标志物指标(TEX86、Uk37或Uk'37)与地表温度(水温或气温)之间的转换方程,应用在班公错湖泊沉积物中定量重建该地区温度变化,并采用避免硬水效应的定年方法建立可靠的沉积物年龄控制,揭示全新世印度季风和西风环流相对强度变化,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机制及高原与全球气候变化系统的耦合关系。
本课题申请时设计的研究目标是利用班公错沉积物岩芯建立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部温度的定量变化,并以此为基础讨论青藏高原西部气候变化机制。经过三年的研究,本课题取得了如下成果:1)建立了第一个适用于青藏高原的UK37'-温度转换方程;2)建立了青藏高原晚全新世以来第一条基于湖泊的定量温度记录;此外,还建立了青藏高原西部晚更新世以来降水同位素记录;并且讨论了湖泊碳库效应对沉积物岩芯年龄控制的影响。目前基本完成了课题的既定目标。培养了一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国际顶级SCI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发表了一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发表之后被Elsevier评为ScienceDirect TOP 25 Hottest Articles。不仅被同行广泛引用,而且同行们对湖泊碳库效应对沉积物年龄的影响这一个问题引起了重视。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基于湖泊沉积的青藏高原西部最近2ka温度变化定量重建
高山湖泊记录的黄土高原西部全新世温度与湿度变化研究
云南地区不同类型湖泊全新世以来温暖和寒冷季节温度的定量重建
利用分子生物标志物-14C技术重建全新世黄海沉积有机质组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