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华北、青海高原及西南地区的代表性站点进行了大气气溶胶采样观测,对其中具有明显气候效应的黑碳及硫酸盐成分进行了系统测量,获得了第一手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典型地区气溶胶中黑碳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硫酸盐成分间的相当比例关系,利用后向气象轨迹模式分析了气溶胶黑碳成分变化的输送特征,将实验结果与排放清单—大气输送模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课题的主要目标已经达成,已经发表核心刊物论文2篇,会议论文3篇,有关成果可为深入研究我国地区的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特别是光学吸收和散射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和作用等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也为可进一步研究我国气溶胶的来源和相关污染成分的控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兰州地区黑碳和沙尘气溶胶偏振特性观测研究
华北典型城市、背景地区黑碳气溶胶吸收特性、尺度分布和混合状态的观测研究
华北地区典型工业城市周边黑碳气溶胶干沉降通量的观测研究
黑碳气溶胶观测中的光学饱和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