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矮花叶病的毒原已鉴定的有两种:甘蔗花叶病毒(SCMV)和一种新病毒-白草花叶病毒(PenMV)。这两种病毒之间、以及每种病毒的某些分离株之间的基因组序列与致病性均有显著的差异。病毒的致病性变异是由其基因组的突变引起的,而突变是其进化的基础。玉米品种对矮花叶病的抗性是专化性的,即某个抗病品种一般只抗某种病毒的个别株系,而不抗其它的病毒或株系。因此,抗病育种应当有针对性,即主要针对当前田间流行病毒的优势株系,同时兼顾病毒的进化趋势。本项目将对两种病毒的致病性不同的多个分离株的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比较序列的具体差异,推断导致致病性变异的位点及序列,并用重组病毒的侵染性cDNA克隆或RNA进行验证。通过对两种毒原连续多年的致病性变异跟踪与其基因组序列相应变化的分析预测其进化趋势。明确这两种毒原的致病性变异现状及其进化趋势,对我国抗玉米矮花叶病的育种以及保持抗性的持久性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农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样本点数据精化方法——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秸秆烘焙过程氯、硫释放及AAEMs迁徙转化特性研究
玉米矮花叶病毒致病性变异的分子基础
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种子传毒机制研究
中国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的分子变异和致病性分化研究
中国稻产量形成中库原流及其生理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