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一种难治的焦虑障碍,病因复杂,遗传因素和早期创伤在其发病中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前期采用全基因组芯片,对30例强迫症及30例健康对照的拷贝数变异(CNV)和SNP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染色体1p31.1和20p13区存在CNV缺失和重复,NEGR1 和SIRPB1是这两个区域中信号最强的候选基因。同时,发现早年创伤经历在病例对照中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拟以1p31.1和20p13为候选区域,在750例强迫症患者(早发性300例和晚发性450例)和750例健康对照中,采用MLPA定制小芯片,对候选区域内CNV在扩大的样本中进行检测,并对CNV区域基因的功能SNP进行分型及关联分析,明确与强迫症相关候选基因及相关基因通路。同时评估早年创伤经历,探讨遗传变异与早年创伤交互作用在强迫症发病中的作用,进一步比较早发性和晚发性强迫症的差异及可能机制,为强迫症(特别是早发性)的防治提供新依据。
强迫症是一种难治的、病因复杂的精神障碍,遗传因素和早期创伤在其发病中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前期采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对30例强迫症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的拷贝数变异(CNV)和SNP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染色体1p31.1和20p13区存在CNV缺失和重复,NEGR1 和SIRPB1是这两个区域中信号最强的候选基因。本研究收集符合DSM-IV强迫症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并建立样本库,共收集强迫症样本数为766例、健康对照者780例,完成相关量表评定及DNA提取,样本库的建设为强迫症发病机制研究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基础样本保障。我们通过对在库样本临床特征的分析发现早发性强迫症患者许多重要的临床特征与晚发性强迫症患者存在明显不同,表明起病年龄可能是强迫症临床分类的一个潜在指标,早发性强迫症可能是强迫症的一个独立亚型。研究以1p31.1和20p13为候选区域,在大样本中进行了检测,证实了芯片研究的结论,其中1p31.1区域的NEGR1基因在强迫症患者强迫症患者组存在较多的拷贝数扩增(t=7.03, p<0.001);20p13区的SIRPB1基因在强迫症患者组中出现较多的拷贝数缺失(t=-12.85, p<0.001),且与晚发组相比,早发性强迫症出现拷贝数缺失更显著,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平均差值为0.67(SD=0.28),p=0.017)。研究中通过创伤量表分析,发现强迫症与早年创伤存在显著相关,且遭受的创伤种类越多,强迫症发病率越高。研究中还分析了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强迫症发病的影响,早发强迫症的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更具显著性,通过模型判读,最优模型为普通创伤*情感创伤*躯体创伤*SIRPB1*NEGR1构建的交互模型。我们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心理、社会因素对强迫症的发病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早年创伤经历与基因相互作用,共同促使强迫症症状的出现,是其发病早、病程迁延的重要原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农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样本点数据精化方法——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越橘杂交后代鉴定
基于“Step-up”策略下四步法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临床研究
早年创伤对强迫症患者神经环路影响的纵向磁共振研究
染色体10q23和20p13区域遗传变异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及其机制研究
遗传变异与选择对基因组编码区与非编码区作用模式的比较
白膜微小损伤在阴茎硬结症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