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转子的电生理特征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47002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0.00
负责人:田颖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兴鹏,尹先东,王建飞,闫倩,齐淑媛,余诗雯,廖文凯
关键词:
转子电生理特征心房颤动
结项摘要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the most common arrhythmia; however, the maintenance mechanisms of AF remain unclear so far. Recently, the landmark breakthrough in this field is to prove that AF rotor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riving AF. In addition, individual ablation targeting the AF rotors translated into a better follow-up outcome 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blation approach. To be noted,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EP) characteristics of AF rotors, from different center, are differed sharply; which render to the difficulties of AF abl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d a hypothesis that the EP characteristics of AF rotors would be clarified via a combined approach including sequential, high density contact mapping and minimizing far-field signal techniques. We will test this hypothesis in a canine model of AF and summarize the most important EP characteristics of AF rotors such as the cycle length, the area of pivot moving, the numbers and the anatomical basis. The accuracy of the location of the dominant AF rotors will be evaluated by the response to ablation. We consid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not only enrich the theory of AF rotors, but also provide fuel to a real mechanisms based individual AF ablation approach.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复杂心律失常,但其维持机制至今未明。晚近,房颤维持机制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突破是发现转子在房颤维持中起到了驱动作用,通过个体化方式消融转子可以获得远胜传统方法的成功率。然而,目前有关房颤转子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转子是否会在较大区域内移动、数目的多少…等等均存在极为迥异的研究结果,而这直接影响到房颤的消融策略。本研究的假说认为,通过序贯方式、高密度接触式标测及近场电位描记等技术有助于厘清有关争论,展现出房颤主导转子的真实特征。研究方法:在犬的房颤模型上,通过特殊标测导管、新型的转子识别算法及相应的信号后处理软件,探讨全心房标测下房颤转子的电生理特征,主要包括主导转子的周长、数目多少、枢轴运行范围以及电解剖基础等参数。主导转子判别是否正确根据三维标测结果通过消融反应加以确认。本研究的结果将完善现有的房颤转子理论,且将对基于机制的房颤个体化消融提供重要依据

项目摘要

本研究选取了40只成年健康雄性比格犬(体重分别为11-15Kg), 首先通过外科手术方式植入起搏器,然后通过高频刺激1个月,制作犬慢性房颤模型,实时应用相应监测系统以及Powerlab软件系统进行信号分析,房颤模型成功率为95%。选取了完成房颤模型的比格犬,应用Ensite NavX系统进行特殊导管的高密度标测,并取病理做相应分析。结果显示,房颤转子的维持需要某些达到一定频率的特定驱动。当特定驱动终止时,房颤转子亦会终止,模式为突发突止。这也从旁验证了阵发性房颤中肺静脉触发-肺静脉前庭维持这样一个理论,扩展了刺激-转子模式,高频刺激时可诱发房颤转子产生。通过对右心房进行了电生理标测,发现了房颤持续时机制为转子的大折返环+转子轴心局部无序状态共存。病理证实房颤轴心处域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细胞核畸形,肌束结构破坏,心肌纤维化成分增多,胶原容积积分显著增高 (27.75±2.99)% vs (17.95±3.20)%,P < 0.05。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对房颤转子理论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研究成果对于房颤触发及维持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3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4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1.002
发表时间:2019
5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田颖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273025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078050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01191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77520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10012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903251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105269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472963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30809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心房颤动“巢”的电生理和组织学特征的研究

批准号:30900628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汤日波
学科分类:H020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心房颤动转子的发生机制研究

批准号:8137029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刘兴鹏
学科分类:H0204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Granger因果分析的心房颤动转子识别和机制研究

批准号:81300145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蒋晨曦
学科分类:H020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心房激动顺序记忆现象的规律、细胞电生理基础及与心房颤动发生之间的关系

批准号:30570742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刘少稳
学科分类:H020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