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幼激素(JH)是控制昆虫生殖、发育与变态最为重要的激素之一,但对JH的分子作用机制却知之甚少。目前,国际上对JH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十分活跃,但主要集中在鳞翅目、双翅目等全变态昆虫幼虫至蛹的变态阶段,集中在JH对蜕皮激素(20E)信号通道的调节。不同于这些全变态昆虫的生殖发育由JH和20E共同调控,飞蝗羽化后的性成熟则是由JH单独调控的。因此,飞蝗是独立于20E之外研究JH分子作用机制的一个理想模式。本项目将在获取飞蝗雌虫性成熟期脂肪体内JH诱导的特异性基因表达谱的基础上,首次利用飞蝗基因组信息,对JH诱导表达的所有基因及其启动子区域同时进行研究。鉴定保幼激素反应元件及其结合蛋白,探明其在JH介导的基因调控中作用。同时,鉴定飞蝗性成熟过程中的关键功能基因和JH直接调控的初级反应基因,并探明关键bHLH-PAS转录因子在JH调控基因转录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阐明JH作用的分子机制。
保幼激素(JH)除了在昆虫幼虫阶段拮抗蜕皮激素(20E)的作用而决定昆虫蜕皮或变态之外,它还在许多昆虫的成虫期起促进生殖的作用,但对其中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飞蝗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飞蝗还是独立于20E之外研究JH调控昆虫生殖发育分子机制的一个理想模式。本项目立项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获取JH诱导的基因表达谱,鉴定调节飞蝗生殖发育的关键基因及其功能,分析JH反应元件及其结合蛋白,阐述Met等bHLH-PAS转录因子在JH调控的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按照研究内容和年度计划,我们首先获得了JH缺失和JH诱导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包括455个上调基因和 314个下调基因。利用qRT-PCR,对其中的96个上调基因进行了表达验证,并对Met、SRC、Kr-h1、Mcm4、Mcm7、Cdc6等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成果:(1)阐明了JH通过其功能受体Met/SRC直接调控DNA复制基因Mcm4和Mcm7的表达,提高脂肪体细胞的多倍性,从而保障卵黄原蛋白(Vg)的大量合成和多卵的成熟。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PLoS Genetics (2014)。(2) 提出并验证了JH/Met/Kr-h1信号通路既抑制从幼虫到蛹或成虫的变态,也促进成虫生殖的假说。论文发表在昆虫学领域顶级期刊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4)。(3) 探明了dsRNA不能进入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以及dsRNA在血淋巴中的快速降解,是在卵巢中不能有效实现RNAi的主要原因。论文发表在昆虫学领域顶级刊物Insect Molecular Biology (2014)。(4)解析了JH通过Met/SRC调控细胞周期基因Cdc6的转录,进而影响细胞分裂,增加脂肪体细胞和卵泡细胞的倍性,从而促进Vg在脂肪体中大量合成和通过卵泡细胞间的运输。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6)。. 本项目计划的目标全面完成。发表的4篇SCI论文都以本项目为第一标注。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院网2014年10月29日首页"科研进展"栏目报道。通过本项目的资助,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 2名,其中1人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miRNA通过保幼激素合成调控飞蝗卵黄生成的分子机制
飞蝗卵子发生期保幼激素调控细胞多倍化的分子机制
保幼激素-钙信号通路调控飞蝗卵泡上皮细胞Na+/K+-ATPase的分子机制
保幼激素在小菜蛾生殖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