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国际专利活动日趋频繁,我国科技发展不仅需要应对大量跨国专利垄断,而且也亟需"走出去"申请国外专利,参与国际竞争。主要利用国际专利制度形成的同族专利,是发明创造寻求全球保护的主要手段,其行为模式和发展态势,亟需得到研究。.本项目以探求包含中国专利成员的同族专利的专利行为规律及其态势为目标。具体而言,本项目以国际专利制度为主要研究背景,以包含中国专利成员的同族专利行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上述同族专利行为的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描述同族专利态势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项目将建立国际专利制度变迁对同族专利态势的影响模型,预测包含我国专利成员的同族专利的未来发展态势。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正确实施专利国际战略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参与国际专利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全球专利保护理论的建立。
本项目重新确定了同族专利的内涵,认为同族专利或专利族应当是指根据同一发明创造,在多个国家或者地区进行的专利申请或者专利授权而形成的专利组合。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是专利族成员的主要形式.. 本项目研究了产生同族专利的优先权制度、PCT制度和地区专利制度及其产生机制,认为地区专利制度依照其产生权利性质的不同,具有两种模式,并产生不同的同族专利成员。本项目讨论了同族专利的7种结构和基础,尤其针对复杂型同族专利进行研究。.虽然以往针对跨国专利申请活动的评价研究很多,但大都沿用国内申请的指标,很少专门针对专利族。本项目通过对专利族的发展态势的分析,对专门针对专利族的指标进行了研究,得出如同族专利成员数、集中度、专利族专利授权率等适用于同族的指标,并使用该类指标对成员包括我国成员的专利族的专利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项目对同族专利行为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同族专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本项目把影响因素分为申请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包括:专利授权或者许可需求、维持国际竞争优势(战略性的遏制对手)、战略性讨价还价的筹码(交叉许可)、衡量内部业绩的标准(例如工程师的升迁依据)、树立上市公司形象等动机方面的因素;对国际专利制度的熟悉程度、语言能力(如母语是否是跨国制度官方语言)等能力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方面包括:专利授权标准高低、市场大小、是否存在潜在的竞争者、是否存在可合作的许可方等;包括专利族规模大小(成员的数量)、相关跨国程序的申请成本、翻译费用、申请成本与保护效果预期比等。本项目进而对国内和国外公司申请专利族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了对比研究。. 同族专利的成员在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外国创新,但各国却对之采取了与国内创新相同的保护,没有进行区分。本项目认为国外创新与国内创新对国家社会福利影响不同,应当对二者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这也是国际非合作博弈的结果。对国外创新,可以采取多边最惠国待遇原则下的一体化审查授权制度方案来进行专利保护,同时用本国专利制度对国内创新进行保护。 . 此外,对于跨国专利申请有关的自贸区也进行了研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其中备受关注的敏感、复杂议题。本项目基于中日韩知识产权议题之规范、政策及利益基点之考察展望谈判难点提出中国的对策,并研究了与同族专利有关的协同理论和开放创新下的管理理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行为安全损耗和激励双路径管理理论研究
拟议中的全球专利制度及其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专利制度对促进我国企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专利密度视角下专利制度影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
基于专利存续期的专利价值分布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新兴技术资源发展的启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