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中性理论作为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相对多度的一般性理论,第一次给出了群落内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的机理性解释,并在解释热带雨林树种的相对多度分布以及种数-面积关系等方面,该理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倍受群落生态学家的关注。但中性理论本身还处在发展初期,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依赖于理论和实验研究两方面的进展,以及与生态位理论可能的有机结合。申请者拟结合理论模型、实验和野外调查三方面研究,检验群落中性理论关于群落内所有物种的个体在生态学上相等的前提假设和关于群落结构的预测;明确物种间存在迁移率差异、竞争能力差异以及正负密度依赖时群落中性模型的行为;评价高寒草甸群落中生态位分化与群落漂变的相对重要性,明确中性模型对经历环境变化的群落结构的预测能力;探索生态位理论与中性理论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可能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黄土浅层滑坡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模式和关键物种识别
整合生态位与中性理论基础上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研究
不同类型菌根植物的抗病性与森林群落物种共存
风胁迫下AM真菌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物种共存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