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溶剂提高反胶束萃取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097605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3.00
负责人:曹学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叶青,万俊芬,梁文娟,王云先,赵崇昊,王颖颖,张秀萍
关键词:
蛋白质反胶束萃取反萃取生物分离促溶剂
结项摘要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是一个传质快,易于大规模操作的液-液分离技术。但蛋白质与形成反胶束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于沉淀而变性、且反萃取回收率普遍较低,在萃取浓度低,杂质多的蛋白质材料时,前萃取收率也很低,导致这一技术难以应用。目前,这一技术在更微观的分子水平上或介观水平上还缺乏深入认识。课题前期研究发现促溶剂能显著提高蛋白质萃取效率,其前萃取和反萃取效率都有显著提高,甚至能接近100%。本课题希望借助现代光谱、透射电镜及激光等先进测试手段,阐明促溶剂与表面活性剂、有机相、水相条件及蛋白质相互间的分子作用力,理解它们分子之间的相互影响。测定在促溶剂参与下,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前萃取和反萃取过程的传质阻力,进而达到调控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目的。课题为反胶束萃取蛋白质工业应用奠定基础,可望解决反胶束大规模纯化蛋白质的瓶颈问题。这一技术对处理体积大,浓度稀的物料很有优势,作为蛋白质初步分离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项目摘要

反胶束萃取是一个传质快,易于大规模操作的液-液分离技术。但蛋白质与形成反胶束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于沉淀而变性、且反萃取回收率普遍较低,在萃取浓度低,杂质多的蛋白质材料时,前萃取收率也很低,导致这一技术难以应用。目前,这一技术在更微观的分子水平上或亚分子水平上还缺乏深入研究。本课题借助动态激光散射,含水量测定等测试手段,阐明促溶剂盐酸胍及尿素存在下,反胶束分别萃取胰激肽原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木瓜蛋白酶及茶多糖前后,反萃取过程中粒子尺寸及水含量的变化,从而揭示出促溶剂对反胶束萃取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促溶剂能显著提高反胶束反萃取率,上述4个萃取对象均能达到95-100%的反萃取率。使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介观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子、有机相和水相之间在介观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分子在有机相中的聚集状态;并使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过程可视化。模拟结果预测了CTAB/异辛烷/正己醇体系能够萃取木瓜蛋白酶。萃取实验表明,木瓜蛋白酶使用CTAB/异辛烷/正己醇体系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萃取效果,证实了分子模拟的预测作用。课题解决了长期以来反胶束萃取过程中反萃取率低的问题。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0411-143
发表时间:2020

曹学君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植物中极性有效成分的超临界反胶束萃取过程研究

批准号:20276058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任其龙
学科分类:B0804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反胶束萃取技术同时分离大豆蛋白和油脂机理的研究

批准号:20976037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陈复生
学科分类:B0810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反胶束萃取法在阴离子染料移除及回用中的基础研究

批准号:2150617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易世雄
学科分类:B081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反胶束萃取过程中大豆7S与11S球蛋白比例改变的机理研究

批准号:2140613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赵晓燕
学科分类:B081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