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建立了一套先进的闪电VLF/VHF信号大容量采集系统,取得了一批云闪放电过程的全景资料。研究发现:1、云闪放电初始击穿、新电离通道形成过程产生VLF双极性大脉冲系统,并与VHF辐射强爆发相对应;2、云内放电K过程辐射场波形是VLF快脉冲系列,持续时间约1毫秒,由半宽约3~4微秒、重复频率约百千赫的一组快脉冲组成,频谱峰值在60~90千赫,并伴随较强的VHF辐射爆发;3、合肥地区地闪回击平均次数4.2次,单回击地闪不占最大比例;另外,后继回击幅度跟回击间歇时间长短有关;回击通道的曲折和分杈的模拟虽可解释回击峰值下降沿的复杂起伏,但这种机制产生的VHF辐射场强计算值要比观测值小一个数量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云闪探测及放电参量估算方法研究
正地闪放电特征和发展传输物理过程的观测研究
云闪放电电流反演及其电磁场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空中引发雷电与地闪预放电过程的实验研究